第66章:徐达的佩刀(求打赏)
打造车床的过程中,张之庆又琢磨了一套炼铁高炉,其实,其余没改动,只是把他们的风箱系统给改了一下,他们还在用那种推拉式的风箱。 尤其是炉子灭了之后,生火的过程中,徒弟要忍受着黑煤烟,一声一声的咳嗽中,拉动风箱。 看着很费力,张之庆画了一套人力鼓风机的草图,只需要人像蹬自行车一样踩踏,就可以源源不断的供风,鼓风机的外壳都是木头制作的,里面的叶片同样如此,依托于木工精湛的手艺,涂上桐油之后,木质的润色,非常好看。 张之庆让制陶的师傅,烧制了一套较大的坩埚,还是以前的材料,陶土,石磨,石英,粘土,烧制出来的那种土坩埚。 不过这次比练乌兹钢那次要大,壁要厚,将坩埚放置在锻铁炉的最中间,周围填满焦炭,然后徒弟踩踏着鼓风机,不一会儿的功夫,明黄色的火焰,充满整个炉膛。 铁匠师傅要不断的看着坩埚内铁水的颜色,把上层浮起的杂质用铁勺刮掉,期间不断加入一些石磨粉,以及石灰粉,一方面是参碳加高硬度,一方面是去除杂质。 这回铸造的高碳钢钻头不需要韧性,只需要硬度,不过硬度太高不能摔,也不能磕碰,之所以制作车床,用车床卡住,是因为车床较为平稳,不易抖动,在钻孔的过程中动作幅度过大,很容易将高碳钢钻头折断。 铸造的模具是用铝红土,经过数道的碾磨工序,然后过细筛,用于精铸。 张之庆所有的细致工作交给了王大使,还有徐大匠,自己则忙里偷闲,在军器局溜达了一圈。 正打算准备回家的时候,迎面碰上了徐达,徐达正和薛祥聊着呢,就看见张之庆从军器局出来。 张之庆一看见徐达,就觉得感觉有些眼熟,仿佛在哪里见过,但是又记不清了。 “张大人出来了?魏国公你有什么事情就跟张大人说吧”。 张之庆一听魏国公这三个字,顿时心里一惊,今后的中山王,被明朝列入战神的徐达! 这是正儿八经的战神,可不是朱祁镇那样的贬义词战神。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战神成了贬义词,也不知道是后面历史发明家弄出来的还是别的,或者说网络小说弄出来的那种歪嘴战神,战神这一词成了一个梗,成了贬低人的用词。 身为一名朝廷在职武官,眼前这位正是武官之首,张之庆自然要恭恭敬敬的。 “下官见过魏国公!”。 “你就是张之庆?”。 “是!下官正是”。 “俺听说你给上位弄出了三把宝刀,俺的佩刀老旧了,你也给俺弄一把吧”。 “不知国公想要一把什么样的刀?”。 “你自己看着办吧”。 “好那下官就即兴发挥了!”。 “嗯,俺等你的消息”。 像徐达这样的统帅,一般不需要自己上阵杀敌,只需要一把象征权力和身份的指挥刀,这把刀必须要精美,但是不能太过华丽。 张之庆回到军器局,拿着递过来的纸笔,开始思考了起来要设计一种什么样的刀型。 思来想去,张之庆决定设计一把直刀,加一些唐横刀与环首刀的元素,用乌兹钢,打平之后再堆叠,做成乌兹钢堆叠大马,刀的形状说白了就是唐横刀的刀尖刀刃,是那种带角度的刀尖,不是汉朝环首刀那种圆形弧度刀尖,然后把手尾部,设计一個环首,另外唐横刀和还手刀刀身上没有血槽,张之庆决定加上一条血槽,更显得好看一些,护手处还用唐横刀的护手。 这是一把环首刀和唐刀的结合体,说干就干,张之庆将草图画出来,随后交给了王大使,另外嘱咐他,一定要用心打造,挑选上好的匠人。 王大使一看张之庆神情如此严肃,知道此事,不能马虎。 立刻就去安排了起来,片刻后他找来了一位年过七旬的老者,这位老者身份可不简单,带着军器局里,相当于堪比总工程师一样的人物,一般他不会轻易自己动手,都是给人指点一二。 就连徐大匠也要称呼一声老大匠。 先前锻造乌兹钢和和两种大马钢,他都通过王大使了解过了,先让人烧好乌兹钢,最后打平在堆叠,这些体力活干完之后,这才是他出场的时候。 老师傅就是老师傅,用小锤上手一敲,就发现了问题的所在。 “不行!这块钢回炉重新练,一看就有裂纹,打的时候那眼睛是出气的?钢坯都没打紧实了,就敢拿过来?”。 “是是是,我这就去拿去回炉!”。 张之庆一看好家伙,真不愧是手艺人老师傅,一锤子就敲出了问题所在,心里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牛逼。 王大使一看这些铁匠都不行,达不到老者的要求,连忙将徐大匠叫了过来。 徐大匠一看见老者,便恭恭敬敬的行礼,“师侄见过师叔!”。 “行了行了,别整这些虚的,老头子老了,像这些体力活啊,实在有些干不动了,要是再年轻的十几岁,还轮得到伱们上手?”。 “是是是!师侄来吧”。 “行,你小子还靠谱点,那你就弄吧”。 徐大匠将老者,恭恭敬敬的请到一旁落座,亲自端茶倒水,做完这些就马不停蹄的干起了活。 这时张之庆上前搭话,“老师傅,您今年高寿了?”。 那老者一转头,这才注意到张之庆,一看穿的还是四品武将官袍。 “哟,还是个大官!”。 那老者连忙起身。 张之庆一把扶住了老者,“老师傅,你慢点慢点”。 “这位小大人啊,恕老头子年纪大了,身子骨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