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航线(63)续
从抵港到海关的检查都很顺利,詹姆斯和皮维的采矿工程师的身份给他们带来了显然的便利。这两年德国往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派出了很多矿业工程师开采那里丰富的铁矿,对于被占领的挪威是接管,对于瑞典,则是根据两国的协定,谁都知道那是在德军的炮口下达成的协议,客轮的水手和海关的官员对于他们这些为第三帝国的崛起而奋战在偏僻北方的人都充满了敬意。如此统一的意志使詹姆斯震惊,这样即使过几年纳粹取得战争的全面胜利,似乎也不是不可能的,谁知道丘吉尔这个公子哥能带领英国人民坚持多久呢。就像刚刚皮维问他的那样,只要德国海军击沉英国商船的速度超过英国人造船的速度,不出三个月,不列颠岛就将陷入饥饿。这个小岛上三分之二的物资依赖于远洋船队的运输,远洋航线就是英国的生命线。失去海上生命线,英国除了战败就是投降,没有第三种命运可以选择。 他们分头搭乘公共汽车离开港口进入汉堡市区,途中所见街道上随处都是纳粹的旗帜,随时可见书写着元首语录的告示牌和宣传画,这座德国最大的港口城市在紧张而又有序地忙碌着。詹姆斯对汉堡并不陌生,还在魏玛德国时期,他曾作为澳大利亚海军下级军官随同英国海军巡洋舰“埃克塞特”号造访过这里,那时这个寒冷的北方海港,永远都有铁灰色的浓云笼罩在空中,但现在,纳粹红底黑字的旗帜似乎给这里带来了炽热的亮色。 与这些主基调略有不符的是偶尔遇到的犹太人,他们低着头匆匆地在街上走过,上衣的前胸和左臂是显眼的黄色大卫星,有时会有小孩向他们起哄嬉笑扔石头,这些人不能反抗,只能默默离开。 看到这些,皮维不禁打了个冷战,他知道按照纳粹的标准,吉普赛人也是需要清除的劣等民族。 詹姆斯和皮维分头下了车,各自住进了两个旅馆,两部“八音盒”分别装在俩人随身的手提箱里。他们都特意选择了顶楼房间,毕竟已经深入了敌人的心脏地区,这里的盖世太保和党卫军只会更凶残,如果交起手来,在顶楼更容易逃脱。 当然顶楼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更便于无线电通讯。 在确认了房间里没有安装窃听器等监控设备后,詹姆斯将一个玻璃杯放在桌上随手就能拿到的位置,从行李箱里取出了“八音盒”,他打开开关,将天线拉到最长,然后按照约定发出了两组长波信号,伦敦在收到信号后,将会两小时后向他们发出下一步的行动指令。 汉堡市郊设有纳粹的监听中心,负责监听北方区域的无线电通讯和无线电信号,因此这次发出的信号被压缩到了最短的时间,每组都不超过两秒钟。德国人的监听设备非常灵敏,超过5秒的信号就会被他们侦测到,而低于两秒,即使再灵敏的设备中,也仅仅等同于噪音而已。 间隔半小时后,他又发出了三组同样的信号,马上收起天线关上了开关。 酒店里有一部收音机,这在他刚进门时就看到了,但这是一部只有中波和调频的收音机。德国现在还不限制居民购买短波收音机,只是这个旅馆没有给房间里配而已。 这难不倒詹姆斯。他从手提箱里取出一支螺丝批,一个电容、一段漆包线和一段细铜线,随身这些东西对于一个德国工程师来说很正常。他用螺丝批打开收音机的后盖,取出一个双联电容,换了自己的那个上去,然后拔了天线线圈的中波磁棒,取下线圈,把套在纸管上的线圈捏扁,又将那段漆包线密密地绕在了中波磁棒上。他打开阳台的门,观察了一圈四周,夜空一片漆黑。他将铜线的一端接在阳台的铸铁防护栏上,合上门,把另一端接到了捏扁的线圈上。詹姆斯对这条超长的天线很满意,这就是住在顶楼的好处。 他打开收音机的开关,喇叭中开始传出了杂乱的电波信号,声音很小,要把耳朵贴上去才能听得清。他拿起螺丝批,插进捏扁了的线圈的空隙,用它来代替短波磁棒。慢慢地调节振荡线圈,喇叭里开始传出了声音,是丹麦语的广播,声音象海浪一样时大时小。詹姆斯继续耐心地调节振荡线圈的二次谐波,又收到了几个电台的声音,其中一个是英语广播,他的脸上露出了微笑,但很快分辨出那是德国人对英国的广播,他忍不住骂了一句,继续调节,几分钟后终于收到了BBC的广播,他松了口气,把另一只手的手指搭到电池的负极上作地线,声音瞬时清晰起来。 詹姆斯听了一会儿,关上了收音机。他看了一眼手表,这番折腾花去了十几分钟的时间,还需要再等一个多小时,才能收到乔治·克拉克上校发来的指令,这条指令将用只有他俩才能知道的密码,通过BBC播音员的朗读,传达给他。 这是一种最普通也是最笨拙的间谍间的联络方法,但自从开战以来,盟军在德国的间谍网几乎已被连根拔起,身处德军的监听中心,最简单的方法才是最安全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