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第 104 章
郑王和朝里的大臣们互相角力了一番, 连对右相也失去了信任,不留脸面的说道:“诸国几百年来,都是谁强听谁的,谁强跟谁学。郑国变法多年, 如今却是姜国最强, 这不单单是我这个君王的耻辱, 也是你们这群臣子的耻辱。” “臣有愧, 臣能力有限, 未能好好辅佐王上。”右相脸皮厚, 一点也没被郑王羞辱到, 淡定的认错。 “能力有限那就去学,我从姜国买购买那么多书回来, 是拿来给你们看的, 不是用来做摆设的。”郑王气急。 以前郑国不缺能人, 但现在那群人全都跑了, 郑王想要搜罗人才, 还得去姜国,想想就让他憋屈得慌。 他亲眼见着都邑的学子们离开,能深刻的感受到郑国正在衰弱,怎能不急。 右相的表情有些无奈,苦口婆心的劝道:“姜国能胜,是因为他们剑走偏锋,钻研奇技淫.巧, 新法只是辅助。王上不如派人好好钻研炼铁之术, 这比学姜国新法来得实在。” “炼铁之术是那么好钻研的?咱们派了那么多探子都没做到, 我郑国的匠人就能做到?而且想要指望匠人, 不也要学姜国对待匠人的新法吗?” 郑王打定了主意要继续学下去, 看右相还要再劝,立刻挥手,示意右相可以退下了。 等右相一离开,郑王就召见了他新扶持起来的左相,和他商讨起了变法事宜。 左相是法家人士,郑王礼贤下士请来的,对方说话做事虽然一板一眼,可对姜国新法的了解却十分透彻。 “王上,我去年就在姜国游学,亲眼看着姜国的新法诞生,施行。在此期间,姜国也克服了诸多困难。我与郭凡秉烛夜谈的时候,郭凡也会叹息。”左相非常诚恳的说道:“诸国变法,从没有轻易就能成的,但只要能成功,就会如凤凰浴火一般重生。” 对此,郑王心里也有数,“郑国走得本来就比姜国和卫国慢一步,不经历点苦痛,怎能赶超他们。你放心,本王有这个决心。” 姜国变法,逼得国内的君侯反了三次。 有姜国做模板,哪怕郑国君侯反个六次,郑王都不会慌。 和左相商量了一番之后,郑王就果断下令,重新清算人头税,同时施行新法,郑国官员必须依法行事…… 右相在府里,听到这一连串的政令,有些难受的仰头叹了口气,第二天就进宫向郑王请辞。 “郑国的君侯和臣子,和姜国不一样,就算他们不满,也不会起兵造反,王上该以仁德来驾驭他们,而不是用刀兵……但王上您主意已定,多说无益,我与王上您政见不合,就只能向您请辞了。” 郑国的子民被仁德那一套熏陶多年,有一部分人确实被洗脑得极其忠君,只要徐徐图之,选适合郑国的东西来学,郑国未必没有希望。 如今操之过急,很可能还会起到反作用。 可这郑国终究是郑王说了算,右相就算不满,也只能辞官,保全自身。 面对右相的请辞,郑王忽然就忍不住笑了,表情奇怪的说道:“当初姜太女主张变法的时候,姜国右相也请辞了。” 右相抿了抿嘴唇,有点想骂人。 别人政见不合请辞,都是三辞三让,君臣相惜十分和谐。怎么到了郑王这儿,他请辞,郑王还一副遇上了好兆头的模样。 好在郑王也就是走神了一会儿,然后就念在右相以前的功劳上,开始挽留。 右相现在是彻底没有留下的心思了,从王宫回来,就直接收拾细软走人。 他的弟子还想劝他留下,“老师,你走了我们怎么办?难道就让法家的那群人爬到我们头上?” “你拿着王上的俸禄,只要记住你臣子的身份就行,其余的就不要多管。” 右相要是想掺和的话,就不会辞官了,他是右相,在职务上总是能给左相使绊子的,但他既然是郑国的臣子,首先该考虑的就是郑国。 该说的都说了,郑王不听,右相也没有办法,他只能对弟子们说道:“听说姜国那边又出了许多新的学问,我要去姜国投奔好友。郑国眼下很快就会乱起来,你们以后若是想离开,可以到姜国来找我。” 右相的预测十分准确,他刚离开郑国境内,郑国的内斗就浮到了明面上。 一部分君侯和臣子扶持了郑王的亲弟弟,和郑王争夺王位。 郑王只觉得这些磨难都在自己的预料之中,毫不畏惧的迎难而上。 等郑国的情报传到姜蓁这边,姜蓁直接笑出了声,忍不住夸道:“郑王人不错。有直面困难的勇气,是个猛士。” 【下期官报的主题我想好了,就详写姜国曾经变法遇到的困难,给郑王加油打气!标题就叫做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还可以叫姜国变法成功前的九九八十一难。】 【夸张了,夸张了,哪有那么多磨难。有咱们在,姜国的变法还是挺顺的嘛。】 【既然要编那就编个彻底咯,八十一难而已,很好编的。到时候郑王看了,还不得暗自庆幸自家变法顺利。】 【照郑王这个决心,变法成功的日子,指日可待!】 姜蓁王宫里吃着郑国的瓜,看着时间差不多了,就起身准备回寝殿内换衣服,出城迎接姜王。 但她刚换上一身玄色金边的长袍,头发还没绑好,卫蝉就凑过来小声说道:“王上的马车已经离开都邑去大河了?这里还有一封王上给你的信。” “这都到家门口了,父王居然不回来?”姜蓁有些不敢置信的接过姜王给她的信,一目十行的看了起来。 【哟~跑去看陈冬修大坝去了。】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大头看人家治水,也不回家了,多有先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