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三十二 公孙度没有机会了
虽然刘备是把辽东地区当作一个特区来看待的,也实际上给了公孙度很多便宜行事之权,但是这种权力并不是长期的,而是一个短期的权宜之计。
总体来说,他还是要把辽东的军事行动纳入到枢密院管控的体系之中的。
而就当时的情况来看,枢密院并没有建立起对辽东的控制体系。
刘备对此感到不满。
不过当时他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度田法令上,暂时没有太多的精力应付公孙瓒。
于是他就将此事揭过不谈,打算冷处理,让公孙度的脑瓜子稍微冷静一下,好好看看自己和第三帝国之间的实力差距,不要做出搞笑的事情来。
结果他没想到公孙度多少有点大病。
刘备都想揭过不谈了,他居然还连续两次发来表奏,名义上是给刘备问安,实际上还是要和刘备讨论封他做将军和平州刺史的事情,大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感觉,这让刘备非常恼火。
他不知道是不是辽东公孙家的人都多少有点大病,脑袋瓜子不是很清楚,先是公孙瓒,后是公孙度,脑袋是真的有问题吗?
另一个时间线上他们如此狂傲的主要原因应该是董卓之乱摧毁了中央朝廷的威信,可现在这个威信被刘备很好的维系住了,并不存在中央权威崩毁的情况。
甚至于中央权威比起第二帝国时期更高。
所以他们这到底是怎么个意思?
看不到一个大一统王朝的强势君主正在统御天下吗?
是谁给了公孙度和刘备主动伸手要权的勇气?
刘备想不通,但是也很快没有继续去想了,拖了一段时间,再加上从雒阳到辽东之地所需要的时间所带来的延迟,度田法令带来的混乱很快就被压制住了,并没有影响到第三帝国的稳定大局。
对于这样的情况,刘备不知道辽东地区是否清楚,但是既然公孙度对他接二连三的发起了挑衅,那么他自然也不能继续容忍这种情况的存在。
于是刘备就传令给牵招,让牵招准备一下,准备动手。
牵招是东北军区的负责人,统领三个军的兵力负责东北地区的军事安全,当然也囊括了整个草原的安全。
不过因为刘备之前的那一次惊天军事行动,整个草原上七十多万人被刘备一扫而空,剩下来的人全都吓破了胆,往西逃跑了,所以整个草原出现了一个真空期,而在这个真空期内,牵招就显然是没有了那么多的发挥空间。
驻守辽东期间牵招多次带人去草原巡视,到处寻找鲜卑人的踪迹,希望能找到一些,打几场漂亮的大仗,但是显然是因为之前刘备打得太过火的原因,草原上只剩下零零散散几个小部落,加在一起都不过两千人。
驻守好几年的时间,牵招一共就出手三次,战功有限,这让他非常不爽。
但是刘备让他驻守辽东,显然也不仅仅是为了戒备那个真空期的草原,更有一层原因,就是为了戒备公孙度。
因为这个时代前往辽东地区的道路是非常艰难的,明清时期的辽东走廊在这个时代并未出现,可以通行的道路在现在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根本无法提供稳定行动的道路。
此时此刻,从辽西郡到辽东郡的道路非常艰难,且一般只有两个选择。
要么,走辽泽,跨越艰难泥泞的辽泽,抵达胜利的彼岸。
要么,就要选择从大草原绕路,绕过辽泽最终抵达辽东之地,总而言之,这两条路都不是什么可靠的道路。
但是在刘备的指示下,牵招开辟了第三条道路。
海路。
东汉时期,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已经有通过海路连接的情况了,只不过这种情况出现的次数不太多,且危险性大,还特别依靠季节和海洋季风,稍有不慎就是葬身海底的情况。
而扬州尖底海船成功建造出来并且试航成功之后,刘备便指示牵招在幽州打造尖底海船。
第三帝国的尖底海船样式主要靠拢帆船时代的主力船只盖伦船,以风帆和船只相对狭长为特点,且降低了甲板建筑的高度,甚至使传统中式船只那种高大的甲板建筑降低到船体之中,且龙骨长度一般是船宽度的三倍。
这种船只其实很适合海战,尤其是远距离海战,甚至于就是为了方便海战而诞生的。
但是此时此刻,缺少远程攻击装备的海船并不具备远程海战的能力,但是这种船只同样适合运兵和装载货物,其载重量一般能达到六百吨。
虽然第三帝国目前还造不出能够载重六百吨的大船,但是缩小一号的小型盖伦船还是能造出来的,配合这个时代的货运能力,完全是够用的。
到刘备准备对辽东三郡动手的时候,这种小型盖伦船样式的制式海船在扬州已经打造成功二十余艘,已经启程前往日南郡,准备交付给日南郡的第一次远洋队伍使用。
而在幽州,这种船只也打造成功十一艘,牵招也找到了往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