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第 9 章
杨蔓娘就像一个创业者,努力的说服风投公司给自己投资一般。
和蔼可亲。
努力的描绘努力的方向和成功后的蓝图:
“大致就是这样的,你们支持我的话,最多一个月,成功赚了银子之后。别的我不敢说,但至少咱们不用为每天受冻,不用为家里的炭火发愁了,每旬也至少吃一次羊肉小葱饼。”
杨蔓娘放下手里的碗。
胸有成竹的保证道。
虽然对自己有信心,但是,因为不是很确定自己的小说在北宋是否会水土不服。
所以,杨蔓娘并不敢一次就画太大的饼。
但是,即使这样。
也已经让老三杨盼娘两眼放光了。
“好呀好呀,大姐,我肯定是双手支持你的,那大姐你快些写吧,以后家里的所有家务活计我都包圆儿了!”
对于杨盼娘来说,干点活计怕什么,她平常也一直帮家里干活的,扫地做饭都不在话下。
现在多干点儿活,让大姐赚了钱买羊肉小葱饼。
她是极乐意的。
毕竟,家里已经快半年没吃过肉了,尤其是美味的羊肉小葱饼,要卖六文钱一个,她连做梦都想吃。
倒是老二杨士林相对冷静,虽然不想打击大姐。
还是抿了抿唇。
说出了自己的顾虑:
“可是大姐,《小报》和《李氏小报》上并没有你说的那种连载小说?大姐写了若是人家不收怎么办?”
“放心吧,大姐有法子让《小报》收我的小说的,不过还需要你帮忙。”
“帮什么忙?”
“你往后出去卖报的时候,帮我留意打听打听《小报》和《李氏小报》的大管事或者东主,都一般哪天在报房,只要让我能有机会见上一面,我保证可以把我写的小说卖出去。”
杨蔓娘说这话,倒不是胡吹大气。
现代人说起大宋朝,大家可能都会想到“弱宋”,想到后期南宋的金兵南下,想起岳飞秦桧。
但是,北宋的民间经济实力,却也是不可忽视的强盛。
陈寅恪先生就曾说道:“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北宋时期我国的经济实力几乎是引领世界的水平,甚至是中国历史的最高峰,城市化水准达非常高,甚至到了百分之二十二。
在这方面,同一时期没有任何国家可以相比。
也是因为这空前鼎盛的经济状态,才造就了各种小报的产生。
还有雕版印刷技术经过了唐朝的发展,到如今更是飞速改进至成熟。
大宋朝廷是十分重视教育的,除了国子监和六大书院以外,还有不少的民间书院和私塾。
而涉及到教育,必定需要大量的教材,自然需要大量的印刷。
所以,朝廷方面一直以来都是鼓励民间私自印刷四书五经一类的教科书。而且,刻书售卖是可以获利的,这大大的刺激了商人印刷的积极性,印刷工匠的水平也渐渐成熟,也正因此,雕版印刷成本不高,民众也能因此获利。
所以,书籍的成本自然很低,加上市井民众的积极性高,没有什么政治压力,朝廷也支持,所以大宋的文化创作环境非常轻松自由,各阶级知识分子各说其词,市井民众也时常聚在一起高谈阔论,也就造就了独属于宋代人的市井文化,这也为各类小报的传播,提供了广泛的受众群体。
汴京城的酒肆茶楼,经常能看见卖报的小经纪,就比如杨蔓娘所在的矾楼,也经常有客人打发闲汉帮自己去买市井小报。
而有需求自然就有供应。
汴京城本地人,加上驻军和流动人口,将近两百万。
除了朝廷的邸报以外,各类的小报也有十六七家。
《小报》,《李氏小报》,《新闻》,《向家小报》,《朱雀门小报》等等。
内容也是五花八门,各显神通。
让人眼花缭乱。
不过,小报相比于邸报,内容并不严谨。
很多都是小道消息,要不就是胡编乱造。
其中最为严重的一起胡编乱造就是,徽宗大观四年九月,小报曾刊载过一篇以官家的语气斥责蔡京的伪诏,说是官家要罢免宰相蔡京,很多市井百姓都相信了。后来这事儿传的沸沸扬扬,传到了宫里,徽宗还亲自出面辟谣澄清。
可想而知,这些各类小报的大胆,以及其在汴京的热度和关注度了。
不过。
这些小报内容虽然新奇,但对于杨蔓娘这个被天量信息轰炸过的现代人来说,还是不够看的。
毕竟,现代也经历过纸媒时代,电视时代,互联网时代,还有后来各种各样铺天盖地的手机短视频。
所以。
她很清楚真正的报纸是什么样子的,也知道能让报纸真正赚钱的法子。
也想好了用什么法子当敲门砖,来说服《小报》的东家刊登自己的连载小说。
那就是,打广告!
“打广告?就是在报纸上宣传店子?”
老二杨士林的脑子很活络,很快便想明白了其中的关窍。
顿了顿。
语气有些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