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密云不散,风起新局
情报传递的速度不快,但对局势的影响却极为深远。东吴调兵遣将的图谋似乎被我们窥探了一角,而曹操暂时放缓了正面行动,转而以稳为主。这是个危险的平衡,稍有不慎,便可能全盘崩塌。
我独自坐在营帐内,目光凝视着地图。这段时间接连的谋划让我疲惫不堪,但脑海中的危机感却丝毫没有减弱。
“王墨!”夏侯惇的声音如雷般传来,他一把掀开帐帘,大步走进来。
我抬起头,他的脸上布满怒气:“你最近搞的那些调兵遣将,到底是怎么回事?东吴还没打过来,反倒把咱们自己搞得一团乱!”
他的质问虽然粗暴,但却指出了问题的关键。军中有不少将领对最近的调整心存不满,尤其是那些习惯了前线征战的骁勇之士,他们难以接受突然的防守策略。
我站起身,缓缓说道:“夏侯将军,此举是为了避免被东吴牵着鼻子走。若贸然出击,很可能落入敌人的圈套。”
夏侯惇不耐烦地挥了挥手:“道理谁都懂,可现在士气低落,人心浮动,主公也担心再这样下去,会生出乱子。”
我沉思片刻,点点头:“将军所言极是。看来必须采取一些措施,稳定军心。”
接下来的几日,我亲自走访了几处驻地,与将领们交谈,同时暗中安排了一次演练。
这次演练不以战术为主,而是通过一场模拟突袭,让将士们意识到防守的重要性。演练结束后,我趁机发表了一番讲话,将敌人的计谋与当前局势剖析得淋漓尽致。
“诸位!乱世之中,胜败并不只在于一时的勇猛,更在于能否看清大势,步步为营!”我提高声音,目光扫过众人,“主公的决策从未有失误,东吴的诡计我们已经看破,只需再多一份耐心,胜利必然属于我们!”
将士们渐渐被鼓舞起来,士气有所回升。而我的做法也得到了曹操的肯定,他当众称赞道:“王墨,不仅有智谋,还有凝聚军心之才,实乃吾之臂膀!”
与此同时,探子从江东带回了更多消息。东吴大军的真实动向逐渐清晰,而刘备的反应也成为关注的焦点。贾诩推测,刘备不会坐以待毙,但他的应对却可能进一步复杂化局势。
“王先生,你怎么看刘备的下一步动作?”贾诩问道。
我思索片刻:“刘备初得益州,内忧外患不断。他若迎战东吴,可能会采取稳中求进的策略,以保住根基为重。”
贾诩露出一丝冷笑:“那就要看他有多‘稳’了。如果东吴以退为进,佯攻蜀地,实则转而奇袭我军呢?”
这番话让我心头一震。确实,东吴若想乱中取胜,不可能只施一计。接连而至的变化,才是他们的真正目的。
深夜,营地的火光将我的影子拉得很长。我坐在地图前,推演着各种可能性,直到困意渐渐涌上心头。
就在我将要入睡之际,一道模糊的身影悄然进入了我的营帐。我的神经瞬间绷紧,手握在剑柄上:“谁?”
来人并未答话,而是轻轻掀起面纱,露出一张美丽的面庞——甄氏。
“夫人?”我放下剑,有些惊讶地看着她,“这么晚了,您怎么来了?”
甄氏微微一笑:“王墨,我有些话想和你单独说。”
她的语气柔和,却让我感到几分不寻常。甄氏缓缓坐下,目光复杂地看着我。
“王墨,你可知你如今的处境?”
我一怔,随即笑道:“夫人是说,我在军中的地位逐渐引人注意了吗?”
甄氏摇头:“不仅如此。你的才华和谋略,让主公欣赏,但也让一些人忌惮。最近已有几位老臣在主公面前提及你,说你初来乍到,却屡屡插手军政事务,担心你居功自傲。”
这番话如同一盆冷水泼在我头上,让我从胜利的喜悦中清醒过来。甄氏见我神情凝重,轻声道:“我今日来,是想提醒你,凡事不可锋芒太露。乱世之中,太过出色的人,往往难以善终。”
我点点头:“多谢夫人提醒。我明白该怎么做了。”
甄氏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如此便好。你是个聪明人,我相信你能在乱世中保全自己。”
她起身准备离开时,又忽然回头看了我一眼,欲言又止。
“夫人还有什么要说?”我问道。
甄氏沉默片刻,低声道:“主公并非普通之人,他的心思……比所有人都深。你若真的想留在他身边,最好始终牢记自己的身份。”
甄氏离开后,我独自坐在营帐中,回味着她的话。曹操的心思我确实无法完全看透,而她的提醒则让我更加警惕。
翌日,我向曹操提出了暂时隐退前线的请求,理由是身体抱恙,需静养几日。曹操虽有些疑虑,但最终还是同意了我的请求。
从前线撤回的那几天,我将所有精力投入到情报分析和谋划中,并尽量低调行事。然而,这种“静养”的背后,却埋藏着更深的危机感。
东吴的诡计、内部的权谋、甄氏的忠告,这一切都让我意识到,我在这个乱世中的位置,远比想象中危险。
真正的博弈,才刚刚开始。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