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徐氏略记 > 行刺者徐他

行刺者徐他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势力角度看,这显示了曹操身边的安保严密程度。对于那些企图通过暗杀曹操来改变局势的敌对势力(如袁绍阵营)来说,他们会重新评估刺杀曹操的难度,这可能会改变他们的战略部署,使他们更倾向于在战场上正面交锋而不是采取暗杀等手段。

官渡之战爆发于建安五年(即公元 200 年)。这一场战役堪称东汉末年袁绍与曹操之间决定胜负的关键一战。下面让我们一同深入了解这场惊心动魄的大战。

话说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董卓专权,肆意妄为,搞得朝政混乱不堪,民不聊生。各地豪强纷纷崛起,拥兵自重,形成众多军阀割据一方的局面。其中,袁绍凭借其强大的实力,占据了冀州、幽州、青州以及并州等地,麾下兵多将广,粮草充足;而曹操也不甘示弱,牢牢掌控着兖州、豫州、徐州以及司隶一带。

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的势力不断扩张,彼此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摩擦冲突愈发激烈,战争的阴云逐渐笼罩大地。

在建安五年正月,曹操亲自率领大军东征刘备。由于主力部队出征,许都防守空虚。袁绍见状,认为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于是迅速派遣郭图、淳于琼以及猛将颜良等人攻打驻守在白马的东郡太守刘延。一时间,白马城危在旦夕。

然而,曹操绝非等闲之辈。他得知后方告急之后,当机立断,率军急速回援。面对来势汹汹的袁军,曹操采纳了谋士荀攸所献的声东击西之计。他先佯装要从延津渡河进攻袁绍后方,成功地吸引了袁军的注意力。随后,曹操却突然率军杀向白马,打了袁军一个措手不及。不仅如此,曹军还在激战中一举斩杀了颜良,解除了白马之围。

袁绍眼见自己的爱将颜良阵亡,心中愤恨不已。他立刻派出另一员大将文丑以及刘备继续追击曹操。可曹操早有准备,再次巧妙运用诱敌之策,故意丢弃大量辎重物资在路上。袁军士兵见财起意,纷纷争抢财物,队伍顿时陷入混乱。就在此时,曹操率领伏兵杀出,以雷霆万钧之势大破袁军,并且阵斩文丑。至此,曹操在白马与延津两场战斗中取得连胜,极大地鼓舞了己方士气,同时也沉重打击了袁绍军队的嚣张气焰。

话说建安五年(公元 200 年)七月,骄阳似火,袁绍率领着浩浩荡荡的大军一路挺进阳武。旌旗蔽日,战鼓喧天,气势如虹。到了八月份,袁绍的军队更是如猛虎下山一般,进驻官渡,与曹军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对峙。

在这场激烈的对抗之中,袁绍一方充分发挥了自己兵力雄厚的优势。他们精心构筑起高耸入云的楼橹,仿佛一座座坚不可摧的堡垒矗立在战场上。同时,又堆积起如山般的土方,居高临下地向曹营射箭,那密密麻麻的箭矢如同蝗虫过境一般,铺天盖地地飞向曹军阵地。不仅如此,袁绍还想出了更为阴险狡诈的战术——挖掘地道,企图从地下给曹军来个出其不意的攻击。

面对袁绍这一系列凌厉的攻势,曹军也毫不示弱。他们迅速制造出威力巨大的霹雳车,这种武器能够发射巨石和火罐,有效地阻止了袁绍军的箭雨袭击。此外,曹军还积极挖掘长长的堑壕,以此抵御袁绍军的地道进攻。一时间,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整个战场陷入了胶着状态。

然而,此时的曹操却面临着诸多困境。他手下的士兵数量远远少于袁绍,而且粮食供应也日渐短缺。经过长时间的激战,曹军将士们早已疲惫不堪,士气低落。更糟糕的是,曹操的后方局势也不稳定,一些地方势力蠢蠢欲动,随时可能给他带来致命一击。就在曹操感到焦头烂额之际,荀彧及时来信劝说道:“主公切勿轻言放弃!如今虽然形势艰难,但只要我们坚守待援,必能寻得转机。”曹操深以为然,于是咬紧牙关,继续苦苦支撑。

时间来到了十月,秋高气爽,正是决战的关键时刻。袁绍派遣大将淳于琼护送大批军粮前往乌巢。而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袁绍阵营内部发生了重大变故。谋士许攸因为家人犯法被囚禁,一怒之下竟然投奔了曹操。许攸深知袁绍军的虚实,他向曹操献上一条妙计:趁夜色偷袭乌巢,烧毁袁军的粮草。

曹操当机立断,亲自率领一支精锐部队星夜兼程赶往乌巢。一路上,这支队伍悄无声息地潜行着,宛如黑夜中的幽灵。终于,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他们抵达了乌巢。曹操一声令下,众将奋勇冲杀,火光冲天而起,瞬间照亮了整个夜空。袁军猝不及防,被杀得丢盔弃甲,粮草也被付之一炬。

得知乌巢遇袭的消息后,袁绍大惊失色。部将张郃急忙进谏,请求立刻出兵救援乌巢。但袁绍却固执己见,认为此时应该集中力量攻打曹军营寨,一举击溃曹操。张郃无奈之下,只得奉命率军强攻曹军营地。可惜的是,由于曹军早有防备,张郃的进攻未能奏效。

乌巢的惨败使得袁绍军军心大乱,士兵们惶恐不安,斗志全无。而与此同时,张郃和高览见大势已去,毅然决然地选择转投曹操麾下。曹操大喜过望,趁机指挥全军发动总攻。曹军犹如猛虎下山,锐不可当,袁绍的军队在一片混乱中节节败退。最终,曹操以少胜多,取得了这场官渡之战的决定性胜利。

政治格局方面:曹操通过此战大破袁绍,基本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