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 贵妃17 分忧。
众所周知, 世家往往有非常灵活的行事风格与底线。
丽妃娘家因为布置在东北各处的私兵都让周王的府卫砍光了,恼羞成怒誓言报复, 可刚刚着手准备,就让今年西关接连传回的战报深深刺激到从对抗到放弃,只需要一场族老议事。
丽妃娘家把仅存的私兵撤出周王势力范围,找了个山头蛰伏起来,再把族中年青一代公认的“麒麟儿”,也是丽妃的堂哥派去京城,跟丽妃修复关系, 再找机会助丽妃一臂之力。
顺便一提,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 娘家给丽妃的几封家信, 虽然措辞相对婉转,但难掩其中命令式的核心。
丽妃眼瞅着要母以子贵,不哄好她, 往后的好处娘家不见得能拿到大头。
娘家主动求和好, 丽妃故意闹了几次别扭, 娘家堂哥百般包容, 任劳任怨,丽妃感觉差不多,就顺水推舟跟娘家恢复了正常往来。
几乎是在同时, 皇帝接连收到西关捷报, 也动了心思,想趁着周王坐镇的时候钦点一些年轻人过去打打顺风仗捞一捞军功。
因为他意识到自己身为皇帝, 在军中威望可不如亲弟弟周王,现在不顺势培养点他的自己人,往后万一战局不利
于是他从丽妃娘家, 以及一众早早“破财免灾”的乖巧世家中挑了若干从军的年轻人,跟弟弟打过招呼就打包送到了西关。
然后结果天下世家都看在眼里这群年轻人名利双收
当初不看好皇帝与周王的另一批世家多少有点悔不当初。现在再向皇帝表忠心兴许吃不多嘴顶尖那口鲜肉,但抢到口热乎的,不在话下而且丽妃母以子贵这条路,简直不要太好抄,许多人家经验丰富,甚至一些实力势力有限的小家族也看到了崛起的曙光别忘了皇帝可是好好地杵在乾清宫里。
老相好周王回来的时候,皇帝已有再次成为“香饽饽”的趋势。
姒昕和老相好很乐于看皇帝的乐子当年皇帝纳了一群世家贵女入宫,希望贵女们的娘家助他抗击外敌无果;现在皇帝并不太需要世家支持,世家转过头来求他恩宠或是重新挑选自己女儿入宫
这事儿真正的高峰在于西域大部落因为损兵折将而几乎分崩离析,部落王妃为求活居然跟一直联系的世家合谋,也要进宫来侍奉皇帝真正打不过就加入。
皇帝什么心情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皇帝两个头都挺超负荷,都“忙不过来”。
而事实上,皇帝欣喜没有一天,就在面对犹如雪片一般飞来的,各路世家请安并推介自家女孩儿的折子时,愁上了。
当年不得不“雨露均沾”就让他对“这事儿”心生不愿,而丽妃能脱颖而出,就是因为丽妃是解语花,会柔言软语地安慰和开解他。
现在皇帝看透了世家虚弱本质,对广纳后宫毫无兴趣,但他有兴趣把此事当笑话说给进宫拜见的弟弟周王。
而老相好周王此番进宫是和皇帝商议他的婚事,并告诉皇帝婚后会东北封地休养一阵子。
听皇帝讲完这个乐子,他喝了一杯茶,面带微笑,“世家趋之若鹜恭喜皇兄。”
皇帝正对弟弟好感极高,因为他弟弟真就一心兵事,其他事项压根不搀和,“对亏了你。歇歇也好,明年皇兄依旧得指望你。”顿了顿又意味深长第回敬道,“我对有夫之妇不感兴趣。”
老相好眯了眯眼睛,“我只是看中了湘湘,恨不相逢未嫁时。”
皇帝自觉能隐约听到弟弟的心声那就是若非皇兄你爽快放手,弟弟也不会拼着命为你驱除外敌。
好吧。
唯一的同母弟就是爱美人不爱江山的脾气,他能怎么办当然是接着宠着了。
皇帝很快看开,招来内务府总管,向弟弟通报婚事准备事宜。
老相好知道从皇帝到内务府上下无人敢轻慢他媳妇,对内务府的安排也尚算满意。
离开乾清宫,他乘着步辇前往慈宁宫看望太后。
“养病”过后,太后再不情愿也明白小儿子今非昔比,两个儿子的关系同样今非昔比,再有她一向处不来但又不得不信服的亲大哥劝说,她好歹能装出心平气和的样子来面对小儿子。
真正的周王“志在天下”,老相好也就必须爱惜羽毛,跟太后面子上过得去。
在太后这儿坐了一刻钟,他便借口身体不适,起身告辞。
太后再不高兴也拿小儿子毫无办法。
姒昕与老相好的婚期定在了十月。
在他俩结婚之前,在大牢里蹲了一年的令二叔因为通敌而被判了绞监候,老太太为了给大孙女添堵,在为二儿子收尸后准备服药去世
不过老太太可以对别人阴狠,但对自己不大下得去手。
准备好的药物先是服用剂量不够,二来就是过于痛苦,她忍不住叫唤出声。
不用想,老太太当然没死成。很快,老太太就沦为京城权贵世家的饭后谈资,只是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