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为何不愿和离
屋外传来淅淅沥沥的雨声,沈若欢站在挤满了人的花厅之中,漠然地看了一眼身旁跪着的男人,转瞬又变得柔顺恬静。
跪在地上的男人固执出声:“求祖母应允孙儿娶清晚过门,孙儿与沈氏本就无半分情谊,当日成婚也不过是母亲强逼,母亲顾念旧日与沈夫人的情分想要救她性命,而今沈家既已保下了,孙儿施恩不图报,只求休弃沈氏,娶清晚为妻。”
此言一出,落在沈若欢身上的目光便多了些看好戏的打量和讥讽。
若欢抿了抿唇,强忍着难堪挺直了脊背。
堂上的老夫人皱了皱眉:“婚姻大事,岂能儿戏?老二家的,沈氏这门亲事是你定下的,眼下你也由着晏儿如此胡闹吗?”
二房太太季氏面上带了一丝羞惭,“是儿媳未能管教好晏儿。”她叹了口气,满是无奈,“这几年晏儿总是不着家,儿媳也不是没有后悔,当日是否不该将这段姻缘强加于晏儿身上……”
季氏这话一出,态度已是不言而喻。
若欢心下已然明白,倘若季氏不松口,裴晏又如何敢闹到老夫人跟前。
她双眸微红,却不肯低下头,一截雪腻白皙的脖颈如雪中青竹,自有一番风骨,任众人将她的委屈看在眼底。
“孙媳并未犯七出之条,缘何要被休弃?”前些日子,她收到母亲书信,父亲又病重了,北疆苦寒之地,父亲当年下狱遭了重刑,身子骨被折腾坏了,这些年沉疴难愈,汤药一日也不能断,阿弟年幼,单靠母亲做针线活根本无法糊口,这几年全靠她暗中接济。
若是被国公府休弃,父亲的汤药钱怕是无以为继。遑论除却北疆流放之地,她已无家可归。
沈家遭难,她是高嫁进国公府的,是以平日素来恭顺小心,委曲求全。
裴家二房正是欺她无依无靠,才明目张胆的要休妻另娶。
季氏徐徐出声:“若欢是个好的,素来恭柔孝顺,我知你受了不少委屈,可偏生……晏儿不喜,几年来都未曾怀上子嗣,不能为国公府开枝散叶,长此以往,我二房只怕是要人丁凋零。”
跪在地上的裴晏接过话去,言简意赅:“七出者,无子,一也。”
无子亦在七出之内,且是首条,季氏只以一句晏儿不喜,便提前堵住了若欢去争辩并非是她不能怀上子嗣,而是裴晏不肯碰她。
若欢看了一眼季氏,止不住地心冷,虽她与裴晏自幼便有婚约,但当年沈家败落,二夫人愿意伸出援手,履约让裴晏娶她过门,很是让她心中感激,是以这几年她对季氏恭顺孝敬,无有不从。
甚至抛头露面帮着季氏将手底下的医馆打理得转亏为盈。
可无论她如何卖乖讨好,总是抵不过别人的母子情分。
若欢缓缓跪在地上,红着眼眶道:“祖母,您最是公允,求您给若欢一条生路。若欢入府三年,孝敬公婆,顺从丈夫,既不是妒妇,也不曾犯口舌淫佚,亦未盗窃,身生恶疾,便是无子,也非是我的过错。”
若欢言辞铮铮,眸光澄澈:“何况大景律法有言,妻无七出及义绝之状而出之者,处徒一年半。”
她看了一眼裴晏,不卑不亢地说:“相公莫非是要逼我对薄公堂?让满盛京城的人都瞧一出国公府的热闹?”
裴晏勃然大怒,“你敢?”
季氏忙拉住了他,看向沈若欢的眼神里闪过不悦,只是她在府中素来春风化雨,便苦口婆心劝道:“你这又是何苦呢?晏儿的心不在你身上,便是强求下去,也不过是一对怨偶,倒不如就此和离,各自安好。”
季氏退了一步,从休妻变为和离,裴晏却不愿给沈若欢这样的体面,只是对上母亲告诫的眼神,只得隐忍住心下的不满。
和离听上去似比被休弃要好听一些,但事实并非如此,大景民风不比前朝,被夫家赶出门的女子深受人诟病,想要独支门户万分艰难,常有无赖痞徒滋扰下堂妇的门庭,若无娘家撑腰,多半苦不堪言被逼无奈去做那半掩门。
若欢拢在袖中的手紧了紧,她不能被赶出国公府。何况她父亲身上的案子尚未得以沉冤昭雪,离开国公府,她再难寻到助力。
“若欢虽出身不过小门小户,不抵谢家姑娘门楣高大,但断断不愿受此折辱,相公若非要赶若欢下堂,迎谢家姑娘进门,那若欢便只能以死为贺!”
她从袖中抽出一把剪刀,抵在了细嫩的脖颈上,动作决绝。
她并非是不爱惜自己,只是身后并无得力的娘家,无人能够依仗,才只能使出这等下下之策的手段。
众人不曾想会有此变故,何况这位三少夫人自打进门后,便性情贞静柔顺,脾性软和,任人揉搓,眼下竟如此烈性决绝,可见已是穷途末路,忍无可忍。
“住手!”老夫人出声制止,不赞同地看向季氏:“我国公府向来是守规矩的人家,晏儿这几年任性妄为在外头闹得风言风语,而今若真休妻另娶谢氏女,岂非叫人齿寒?御史台少不得也要弹劾国公府行事不端,为攀附权戚,不惜逼死发妻。”
季氏为难道:“母亲,非是晏儿任性妄为,这其中另有缘由……”她含糊道,“清晚已经怀了身孕……”
老夫人神情一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