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坚守与布局
广宗城内,张角与黄昱一番深思熟虑后,决定坚守广宗。张角深知,经过连番大战,黄巾军虽取得一时胜利,但也损耗惨重,此时出击风险极大。且广宗城高墙厚,若能坚守,可据城以逸待劳,等待朝廷内部生变或其他地区太平道势力的支援。
黄昱迅速行动起来,他指挥士兵加固城防。在城墙上,士兵们忙碌地搬运石块、木料,修补被战火损毁的垛口与女墙。黄昱亲自监督,他的目光如炬,不放过任何一处薄弱环节。“此处需多置檑木,若敌军攻城,方能有效抵御。”黄昱对士兵们说道。同时,他还组织城中百姓,安排他们协助运送物资、准备干粮,以备长期坚守之需。
城中的粮食分配是个棘手问题。黄昱召集城中各街巷的里正,共同商议对策。一位老者里正担忧地说:“将军,粮食有限,若分配不均,恐生内乱。”黄昱点头,沉思片刻后道:“按户人口分发,老弱病残适当多予。且派人清查城中富室,令其捐出余粮,共度难关。”在黄昱的协调下,粮食分配暂时平稳进行。
然而,城中并非风平浪静。一些太平道信徒与普通百姓之间因理念不同产生了摩擦。部分信徒认为应将所有资源优先供给太平道军队,而百姓觉得自身生存亦面临危机,不应被忽视。黄昱听闻此事,赶忙前去调解。他站在人群中间,高声道:“太平道起义,本就是为救百姓于水火。如今大家同在广宗城,唯有相互扶持,方能度过难关。军队会保护大家,也需大家支持。”他的话语让双方逐渐冷静下来,矛盾暂得缓和。
张角深知颍川地区的重要性,此地若能稳固,可为广宗分担压力,亦能与南阳等地的黄巾军势力连成一片。见张梁在颍川进展受阻,且面临诸多困境,张角决定派黄昱前往支援。黄昱虽知此去路途遥远,困难重重,但仍毫不犹豫地领命。他挑选了一支精锐部队,稍作整顿后便踏上征程。
张梁视角
张梁驻马于颍川的高坡之上,极目远眺,这片广袤的颍川大地尽收眼底。颍川,地势平坦开阔,一马平川的原野向远方延展,似是无垠的绿色海洋,微风拂过,麦浪翻滚,那层层叠叠的波涛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丰饶。纵横交错的河流如丝带般蜿蜒其中,清澈的河水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粼粼波光,既是灌溉农田的生命源泉,却也在战时成为了阻碍大军行进的天然屏障。交通要道密织如网,连接着各个城镇与村落,人马车辆川流不息,昼夜不停,带来了各地的消息与物资,也使得情报传播迅速无比,任何风吹草动都难以隐匿。
他想起初临颍川之时,满怀壮志豪情,一心要将太平道的火种在此地燃成熊熊烈火。彼时,他坚信太平道的教义犹如暗夜明灯,能驱散这片土地上百姓心中被官府压迫的阴霾。于是,他意气风发地在城镇集市的中心,命手下精心搭起高台,那高台巍峨耸立,仿佛是太平道通向盛世的阶梯。他健步登台,身姿挺拔,声若洪钟,向台下那熙熙攘攘的人群高呼:“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加入太平道,共迎太平盛世,挣脱官府枷锁,再不受那无尽欺压!”台下的贫苦百姓们,他们衣衫褴褛,面容憔悴,长期在苛政与重税之下苦苦挣扎。此刻,他们眼中闪烁起久违的希望之光,那一双双渴望解脱的眼神,如夜空中璀璨的星辰,让张梁倍感振奋与鼓舞。在他的感召下,百姓们纷纷踊跃前来报名参军,黄巾军的队伍如滚雪球般日益壮大,那股新生的力量似乎足以撼动颍川的旧有秩序。
然而,颍川地区的豪族势力,犹如根深蒂固的参天巨树,其顽强的抵抗远超张梁的预想。这些豪族世家,历经数代的经营与沉淀,财富与权势的积累如同巍峨高山,难以逾越。他们为了捍卫自身的利益与地位,迅速结成紧密的联盟。他们的家丁、门客,自幼接受严格的武艺训练,装备精良,绝非寻常百姓可及。当黄巾军的进军步伐踏入他们的领地,便遭遇了如铜墙铁壁般的强力阻击。
犹记那次攻打那座豪族聚居的村寨,村寨四周的高墙土垒拔地而起,陡峭而坚固,仿佛是大地之上突兀生长的巨兽之脊。瞭望哨林立其上,如警惕的鹰眼,时刻监视着四周的动静。寨内的家丁们凭借着对每一寸土地的熟悉,巧妙地利用地形之利,或藏身于堡垒之后,或埋伏于拐角之处,一次次以精准的箭矢与猛烈的冲锋击退黄巾军的进攻。张梁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士兵如潮水般涌上前去,却又在敌方的火力下如落叶般纷纷倒下。那惨烈的场景,那一声声饱含痛苦与绝望的惨叫,那一张张曾经鲜活而如今渐渐消逝在战火硝烟之中的熟悉面孔,如同一把把锐利的钢刀,狠狠地刺痛着他的心。那无尽的痛苦与深深的无奈,让他不禁开始对自己的战略产生了怀疑与动摇。
当副将提出先绕过这些村寨直取颍川腹地的建议时,张梁的内心陷入了一场激烈的风暴。一方面,颍川腹地那一座座城池犹如诱人的宝藏,在他的脑海中闪烁着璀璨的光芒。城池之中,丰富的物资储备令人垂涎欲滴,若能成功占据,无疑将极大地改善黄巾军目前困窘的处境,为太平道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那是一条通往胜利与希望的捷径,充满了无限的诱惑。但另一方面,他的理智如同一把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