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姿态。
他似乎已然将一切掌握在手,无论外界如何波诡云谲,他依然稳坐钓鱼台,任凭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靖江帝闻此言,面庞依旧如古井无波,仿佛早于踏上阳曲县土地的那一刹那,便已从弥漫的空气中捕捉到了那一丝不易察觉的诡谲气息。
尽管此时耳畔传来的是关于强逼邻近城乡百姓投靠的骇人消息,对于这类令人惊愕的行径,他并非初尝其味,然而内心深处却冷静如冰,暗自揣摩:以阳曲县目前呈现出来的繁华盛景,怎会还需要用欺诈手段招揽百姓,想必早已是车水马龙,络绎不绝,此种言论实在荒谬至极。
靖江帝嘴角勾勒出一抹淡然笑意,声音低沉而悠远,如同深渊中的回音:“林丞相,对此你有何独到见解?”
林大人闻声微微俯首,双眉紧锁,眼中流转的是一种深深的无奈:“回禀陛下,臣对此并无更多赘述。”
靖江帝微微点头,那一声蕴含无尽深意的“嗯”,犹如一块巨大的磐石投入平静无波的朝堂湖面,虽无声响,却激起了层层叠叠的无形涟漪。李秋炎立时瞠目结舌,眼眸里满溢出惶惑与迷茫,仿佛一头闯入迷雾森林的鹿,急于寻找出路,却又四顾茫然。
“陛下·······”李秋炎心头如火焚烧,焦虑之情溢于言表,“您怎能如此轻描淡写地放过此事?恳请您明察秋毫,做出公正裁决!”
靖江帝阖上双眼,修长的手指轻轻抚过额角,仿佛在耐心地梳理着错综复杂的国事脉络。时间在这一瞬间仿佛停滞,而后他深深叹了口气,那叹息声就像广袤天空下一只孤独的鸿雁掠过天际,携带着无法言喻的复杂情感。
“罢了,此事朕早已洞若观火。”靖江帝在心底低吟,深知林小风或许行事过于激进,但想到太子在他的影响下日益成长,公主因他的医术得以康复,还有那阳曲县税收背后的秘密——其实全部充实了国库之内——靖江帝本不想深入追究。
然而,李秋炎的直言敢谏,终究打破了他长久以来的沉默和忍耐。“既然如此,朕倒想听听详情。”靖江帝的话语落下,犹如山岳般庄重且威严。
李秋炎闻此,脸色瞬息间焕发出期待的喜悦:“回禀陛下,相关的证人现在正恭候在宫门外,恳请陛下允许他们进殿陈述实情。”
靖江帝眼神陡然一凝,声音低沉有力:“立刻传唤!”随着话语的落下,整个大殿都似乎感受到了帝王的决心与力量,在寂静中等待着真相的揭示。
未几,一个身躯饱满的身影,在侍卫的引导下,徐徐踏入巍峨壮观的大殿之中。
那人额头上,汗珠宛如雨后新冒尖的春笋般密集,晶莹剔透,在熠熠烛光的照耀下,显露出几分焦急与惶恐的情绪,他是金家县县丞赵长首无疑。
当他的一双眼睛不经意间触及到高居龙椅之上、威严肃穆的靖江帝时,顿时如同触电般浑身一颤,接着便迅疾俯身跪倒,那声音里饱含庄重与紧张:“草民赵长首,现任金家县县丞,参见皇上!”
靖江帝那威严而又深邃的声音在殿内回荡:“赵爱卿快快起身,朕听闻李大人提及,卿手中握有林小风的罪证,究竟是何等罪证,还不速速呈报上来?”
赵长首的目光随着话语转移,定格在侧旁的林小风身上,瞳孔深处似乎流转着岁月的痕迹,数年前的记忆犹如汹涌潮水般瞬间漫过心扉,脸色刹那间凝结起一道刻骨铭心的仇恨:“回皇上,草民曾在平耀县担任过县令一职。”
“平耀县虽与阳曲县比邻而居,却因地势低洼,相较之下显得更为艰难。犹记得那是大约两三年前的事,林小风突然亲临,言语诚恳,声称阳曲县因人丁稀少,欲从我县临时调配部分百姓。”
“当时战火纷飞,灾祸不断,平耀县与阳曲县人口均不足万,仅凭战时需求才勉强维持县治。对于这样的请求,草民自然是断然拒绝。”
“可是,林小风随即抛出了新的条件,要用阳曲县的青壮年劳动力换取我县的老弱病残。面对关乎县民生死存亡的问题,草民权衡再三,被迫答应了这个苛刻的交易。”
赵长首此刻的脸庞微微扭曲,眼中燃烧着无尽的愤怒与悲痛:“然而,未曾想到,阳曲县送来的那些青壮年,非但没有参加任何劳动,反而整日游手好闲,手捧阳曲县馈赠的白面馍馍,享用炖得香气四溢的肉汤,从早到晚穿行在我县的大街小巷之间。”
“他们除了吃就是睡,醒来又是新一轮的酒足饭饱。这般奢侈的生活状态,使我县年轻的百姓看在眼里,心中滋生出无法抑制的羡慕与嫉妒。不出一年时间,我县的年轻人竟然纷纷离家出走,投靠阳曲县。结果,平耀县因为人口急剧减少,最后只能降级为平耀乡·······”
这一席话让殿内的群臣们无不为之动容,个个倒吸一口凉气,心中默默惊叹。众臣相互交换着眼神,窃窃私语,仿佛在感叹:“看看这林小风,活得就像那只国宝大熊猫一样悠闲自在,却让人家苦不堪言,真可谓令人惊愕不已!”
在朝廷的群臣之间,一种抑制不住的窃笑声如同潜行的潮水,悄无声息却又迅猛有力地蔓延开来,宛如一场对赵长首无以名状的悲惨命运进行的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