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收获了四斤大白米
一些不嫌事大的人混水摸鱼,故意制造恐慌,导致城里的供销社天天排长队,每天三个小时不到就宣布买断货。
有些人跑去闹事,当时抓了很多人,后来虽然安排到了粮食全部补发到位,可也过去了一个月,这中间一个月的时间,有的只能求助城里的亲戚,或者靠家里的余粮算计着过日子,有的只能去山上挖野菜,或是乞讨。
当街抢食物的案件也时有发生,人心惶惶,很多人日子过得惨不忍睹。
冯玉清想到这些,打算提前做一些准备,在家里存点粮食,应对这一场特大天灾。
早上洗了几个娃的衣服,冯玉清煮了红薯粟米粥。
马三婶送的粮食,两顿下来吃了个一干二净。
刘小麦见母亲在发呆,以为她担心以后没吃的,她急忙说:“妈妈,等下我去挖野菜。”
刘小石也举手说:“我去山上抓鸟蛋给妈妈补身子。”
刘小米吃得慢,还在埋头苦吃,听到哥哥姐姐的话,她也“唔唔”了两声响应。
刘大华满脸担忧,一直紧紧地盯着冯玉清,他怕妈妈又会一蹶不振。
冯玉清却道:“粮食的事不着急,妈妈会有办法。小麦,先不去山上。你陪妈妈去外公外婆家。你们的四舅住院了,妈妈想把那二十斤粟米,送回给外公外婆,妈妈不能要他们的粮食。”
刘小麦想也没想说:“好呀。”
冯玉清又交代了其他几个孩子一些事。
“老大,你腿伤没有好,先在家复习功课,不要干其它事。我记得你好几天没去学校上课,这马上要期末考,你可不能把成绩落下来。”
“小石头,你照顾妹妹小米,不要出去玩水,如果你们做得好,妈妈回来有奖励。”
三个娃的任务安排完,又见他们连连点头,冯玉清表示很满意,她挎着一布兜的粮食牵着刘小麦的手,往娘家走去。
娘家住在这座大山另外一边的山脚下。
和平生产队和刘家沟生产队相互挨着,很近。
为免夜长梦多,冯玉清打算把粮食赶紧送到父母家。
虽说她不怕婆家人,但架不住婆家人多,这大吵大闹的时候,她一个没留意,粮食就有可能被婆家人拿走,那她昨天就白忙活了一场。
刘小麦一直望着冯玉清笑。
冯玉清收回思绪,摸了摸自己的脸问,“妈妈脸上有脏东西吗?”
刘小麦摇了摇头,“没有呀,妈妈的脸很干净。”
冯玉清跟着扬起了嘴角,“那你为啥盯着我的脸,笑得这么开心?”
刘小麦眼里亮晶晶的,笑道:“我也不知道为啥,就是感觉高兴。”
冯玉清没继续在这个问题上打转转。
孩子的快乐总是很简单没有太多的原因。
想到女儿今年八岁,都还没有去上学前班,她就有点儿担心女儿的未来。
这要是成绩好,读完大学出来,不都二十四五了吗?
婆家人重男轻女,认为女娃娃读书没用,所以就不太乐意送丫头们上学。
原身在乎公婆的看法,冯玉清这个现代人却完全不在意。
冯玉清问刘小麦,“今年九月份,妈妈想送你去上一年级,直接跳过学前班,你愿意吗?”
刘小麦的眼睛一下子变亮,“我可以去读书?”
冯玉清认真道:“可以的。一直到九月份开学的这几个月,妈妈会教你认字,学拼音,学算术,可能会有点难度,但你要认真学,这样上一年级就能跟上了。”
刘小麦却挺着小胸膛说:“妈妈,我跟着大哥学了一百以内的加减法,还学会了拼音,我会查字典,爸爸的字典,我早就会用!”
冯玉清一脸惊喜,“真的吗?那你好棒,回去后妈妈考考你,如果你都能回答出来,等九月份开学,妈妈直接去找校长商量,让你读三年级。”
刘小麦一下子变得紧张,随之而来的还有兴奋和期待。
去外婆家的这段山路,爬满了荆棘藤蔓,还有一些咬人的小虫,却也变得不那么难走了。
母女两人顺着山路花了十多分钟时间来到了和平生产大队。
下了山,一眼就能看到四周的农田全部被洪水淹没。
冯玉清顿了一下。
她以为娘家这边地势高一点,没被波及到,谁知和刘家沟一样,田里的秧苗全泡在水中,如同水草在水里摇曳。
这再不退水,今年肯定是没有收成的!
“妈妈,外公外婆家也涨水了呢。”
“是呀。来,牵着妈妈的手,别往田埂上走,当心踩到水。”
“嗯!”
刘小麦乖乖抓着母亲的手,小心跟在母亲身旁。
她们从山上下来,看到不远处就有一个坡地。
而坡地上方,背靠大山盖的土坯房就是冯玉清的娘家,小小矮矮的四间屋子,后面是杂物间和厨房。
房子已经盖了二三十年,没有翻修过。
比刘家强,父亲还是生产队大队长,却因为原身苦苦哀求,冯大队长和几个儿子就把自家多年辛苦攒下来的土坯,全部送到了女儿的婆家,又花钱,又出力,给女儿的婆家盖了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