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批发文具
很快陈阳来到了市里批发文具的集散地,还没等陈阳开口,几个档口的老板就开始主动招呼揽生意。
陈阳知道这都是自己这套衣服在起作用,刚才自己给自己买了两套衣服,一套贵的八十,一套便宜的五十,两双皮鞋二十,顺便还理了一个头发,自己穿的就是那套八十的。
现在自己以一个崭新有钱人的形象出现在这里,他们当然得巴结。
“我来进点货,准备在平县开个文具店,你介绍一下你们圆珠笔、橡皮、钢笔、尺子、文具盒、作业本……这些怎么批发的。”
“同时在给我讲一下,如果开一家文具店,这些货怎样去搭配。”
陈阳说的直截了当不卑不亢,同时也在观察店家的反应。
这些店根本没看出来陈阳的来头,但看出来了,陈阳是第一次做文具生意,是一个菜鸟。
同时陈阳也听明白了这些老板嘴里的话,四分真六分假,一个个坑的很。
连续五六家接洽下来,陈阳脑海里有个初步的判断,货源最全最便宜的还是叫董哥那家,最靠谱的也是叫董哥这家。
按照董哥的说法,做文具生意毛利都在百分之五十,也就是说一毛钱的卖两毛,两毛钱的卖四毛,五毛的卖一块。
按照他的分析,平县这个市场一年也就六七千块钱纯利润的规模,当然随着经济的增长,利润规模也会成倍的增长。
在如今这个万元户还是人们梦寐以求的年代,万元户还是被人们仰望的年代,一年六七千的纯利润已经是一笔客观的数字了。
董哥分析完,陈阳一脸首肯,因为他说的没错,也没有忽悠自己,陈阳拿出了投石问路的烟,客气的给董哥递了上去。
不是自己胃口没有这么大,而是自己现在没有兴趣,因为自己只有半年时间,只要赚个一两千块钱在日后有个启动资金就行了。
因此对董哥说的一年六七千的纯利润,陈阳波澜不惊,就是董哥说的有水,哪在打个折扣,纯利润降到两三千肯定是没有问题的,让董哥看不懂的是,自己一直在说,而这陈阳一直展现着与自己年龄不符的成熟冷静和城府。
对于董哥的热心,陈阳心里表示感激,自己二世为人走过千万里路,也阅人无数,看得出来这董哥是个靠谱的人,作为回应和接下来的交易,陈阳思索了一下后气定神闲的谈到。
“董哥,你是准备在文具这个行业深耕下去吗?”
听着陈阳问自己,这叫董成的男子点了点头。
“是的!”
“准备长期做!”
“哪你准备怎么做,有什么想法?”
陈阳继续问到。
“你我聊的投机投缘,也就不瞒兄弟你,我的目标是做本市最大的文具经销商。”
“做全品类的,还希望兄弟日后多多捧场,在我这进货。”
董哥说完一脸自豪,觉得自己能成事。
自己重活一世,虽然自己已经确定进入文具行业这个领域,可是自己终级目标和志都不在此。
哪自己把对文具行业这个商业判断的理解说给他,也不会影响到自己以后的发展,把这么有价值的商业策划说给他听,今日就当交他这个朋友。
“董哥你既然准备在这个行业里面深耕,哪我就把我的想法说给你听一下。”
“你依然可以做本地区的最大批发商,而我的建议你还是重点做终端零售,做自己的连锁品牌。”
“然后把所有连锁店起统一的名字,比如在我们本地区,每一个县城开一家同样名字的文具店,总部就设在市里,用总部去控制市里和各县城的店面,然后公司化运作。”
“按照这个模式,你在复制到其它地市,当你连锁店的数量做到一定程度时,你就有了规模效应。”
“有了规模效应也就有了品牌效应,有了品牌效应消费者就会认准你这个品牌,有了消费者你就有了市场,你有了规模效应有了市场,你就有了向上游供货商议价的实力,到最后你也可以自己开厂子,做工厂这个环节。”
“你想想我们国家将近十几亿人,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市场,当你把连锁品牌做起来后,你甚至可以让别人加盟你的品牌,到最后你可以出口,也可以做成上市公司,现在还没有人做,这就是做文具人的机会……”
陈阳说完董成直接愣在了哪里,在九十年代连锁经营是一种崭新的商业模式,很多人根本没听过,他竟然知道开连锁店这种商业模式,并且他还说了怎么去落地。
而眼前这个年轻人,他把这种崭新的商业模式说的这么通俗易懂,如果不是自己亲眼所见,根本不敢相信这是出自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之口。
更重要的是,眼前的这个年轻人他的眼界是如此的宽广,他眼里不光有国内市场,更看到了国外的市场。
董成一直都在想怎样发展壮大自己的文具产业,今日对面的这个年轻把商业模式和商业市场都告诉了自己,这无异于惊醒了自己这个梦中人,给了自己一把打开财富的钥匙。
随即拉着陈阳的手,一脸佩服恭敬激动的说到。
“从今往后,你就是我哥,你说什么我就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