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回
上座的福康安微动手指,轻轻敲击着座椅扶手,连带着拇指的扳指,发出清脆的响声,面上气定神闲,
“云南僻处边荒,生产甚少,惟矿甲于天下,于是先帝康熙爷本着因滇之利,养滇之民的的善心,在云南放本收铜,”说到此,福康安凌厉抬眸,目光扫向众人,
“你们拿着上头给的银子去开采铜矿,不需本钱净赚,还好意思与我抱怨?”
旁人不敢出头,惟有汤丹厂那位财大气粗,语带不满,“原本说的是我们各厂留两成,其余的上交朝廷,后来却变成一成,这不是欺负人嘛!”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利润为何要放低,你们心里比我清楚!那些个厂费,厂欠,脚费,人工炭火,皆给了你们补给,算来最少也有一成五!”这当中的门道,福康安一清二楚,他们还想糊弄?
“你们不赚银子,难道银子都让长工老百姓赚了?”见他们沉默不言,福康安佯装满不在乎地放话吓唬,“嫌少,大可不做,有的是人巴巴的排队等接手!”
此话一出,众人面面相觑,皆不敢再有微辞,
料定他们有所顾忌,福康安这才道:“近日,我会重新拟定铜厂立法,诸如出人命的状况,不论长期短期,必须赔付。拟好便会凑请皇上裁决,圣谕一下,你们皆须按手印。”
“这……”当官的既然决定,他们还能说什么,左右人命也不会常出,即便真的要赔,于他们而言,出那点儿血,实则是不痛不痒,窃窃私语了几句,终是无人再出言反驳。
随后福康安又道:“既是效忠朝廷,你们的利益,我会尽量保持,但我既为父母官,百姓的命绝不可枉顾。往后若再有人命牺牲,你们厂子与朝廷这边,五五分赔!”
一听是五五赔付,众人皆松了一口气,觉得可以接受,原本沉重的气氛瞬时轻松起来,都道起了福制台英明之类的话。
福康安不禁在心中暗笑,若一开始便说五五赔,他们必定仍是不乐意,于是在起初故意让他们以为厂子要付全责,心生压力,而后再提五五一事,相较之下,他们才容易接受他的提议。
折子既上,看了福康安所立的铜厂立法,乾隆甚觉妥当,他提议朝廷再拨款,多建铜厂,以增产量,乾隆皆予以批准。
接到谕旨时,福康安既感欣喜又觉好笑,“铜厂之事,皇上准了,但皇上又给各省督抚下了谕旨,命人针对李侍尧一案,各抒己见。”
坐在一旁的明珠闻讯,亦是吃了一惊,放下手中的桃子,奇道:“前阵子不是说,皇上已命九卿会审,难道还论不出个结果来?”
结果是有,奈何皇上并不满意,“所有人都坚持斩立决,除了和珅。”
“哦?”这个和珅总不按常理出牌,“他怎么说?”
“斩监侯。”
和珅这般态度,实在令人匪夷所思,“他不是想扳倒李侍尧么?为何在这节骨眼儿上又要保他一命?”
身为旁观者,福康安心如明镜,“为臣者,做任何决定之前,首先要考虑的不是自个儿的想法,而是皇上的心思。他当然想李侍尧快些死去,奈何皇上舍不得,定然是参透了这点,和珅才力荐斩监侯。”
“和珅一人,难抵众卿之口,是以皇上才大费周章再向地方官员询问意见罢?”明珠问他,“你待如何上折子?也是斩监侯?”
以手支颚,福康安依在桌边笑看夫人,“知我者,明珠也!
皇上故意让群臣发表意见,就等着众人为李侍尧求情,他便有理由网开一面,
然而皇上的谕旨里,对李侍尧先褒后贬,这地方官儿,都不在皇上身边,许多人大约就猜不透皇上的意思了。“
听罢这些,她当真是无言以对了,明明证据确凿的案子,皇上能审半年仍未有结果,既想偏袒大臣,又想做明君不被人诟病,何苦来哉!
七月底的一日,福康安正在书房处理公务,伏热天,两个丫鬟为他扇风也无济于事,他只觉那风都是热浪!
将将起身,忽闻下人来报,说是有个女子在府外跪着,求见总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