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三国]女帝我来当 > 分卷阅读247

分卷阅读247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限于当时的现实状况,包括材料、工具以及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

但实际上,标点符号从一开始就是存在的,不能说标点符号这种东西是未来才被发明出来。

在秦汉时期,人们会运用一些圆点、曲线、折线等等来作为断句的标点符号,这种做法自古以来就有。

然而,其使用并不规范和统一,不同的文献和作者可能会有不同的断句方式。

之所以在一些书法作品中看不到标点符号,那是因为书法作品往往追求艺术上的美观,为了达到整体的美感效果,便直接舍弃了标点符号。

实际上,在诸多交流信件的往来中,如果没有东西来进行断句,那么根本就无法确切知晓对方所要表达的意思。

只因为没有标点符号这一辅助断句的事物,常常会产生理解上的歧义。

所以在这个时代,倘若书籍当中有标点符号来进行断句,也就是这个时代所称之为的句读。

这并非稀奇之事,因为这一事物原本就存在。

但是,众人在通信交流之间虽说可以自行断句,但却无人胆敢在各类儒家典籍中标注句读。

这主要是因为,受限于科学技术的缘故,秦汉传承下来的典籍,实际上基本上都属于家学,也就是众人通过口口相传、背诵的方式传承下来。

这就导致不同的家学,所传承的内容实际上并不完全相同,所以这也致使众人的断句方式各异。

再加上还有异体字、通假字等等情况,所以不同家学所传授的典籍内容,其意思或许都教导得不太一致,断句就更不可能相同了。

这也是后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为何会有众多版本的原因所在。

只因为这等事宜,他们自己争吵了数千年都未能得出一个确切的结果。

但其实这件事情,如果仅仅局限于这些儒家典籍当中内部作为研学的态度来进行争论,那也就罢了。

然而后来不知怎么发展的,标点符号这一事物虽然一直存在,但后来又形成了用“之乎者也”等一些语气虚词来断句的传统。

所以孩童想要学习,不论是学习经史典籍,还是学习基本的知识认知,从一开始就必须跟随启蒙老师来进行断句。

因为书本上是看不到标点符号的,只能跟随老师学习,才能够搞清楚这本书到底是如何断句的。

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这直接致使学习知识的成本大幅度提升,简直形成了一个极高深的门槛。

间接导致了对知识的垄断。

而后这群文人还热衷于通假字、避讳、代指、隐喻等手法。

如果没有一个启蒙的老师来教导学生将这些内容看懂,普通人根本就无法进入文人的圈子。

而后来有个十全老人,搞了个四库全书,里面竟然一句标点都没有。

实际上在带清时期,民间的书籍是有标点的,但是官方极为排斥,这种做法简直就是一种倒退。

所以杨秋在昭国的诸多书籍上启用了标点符号,并且大量应用。

这件事情其实虽然与汉廷的情况有所不同,但倒也不算是开创先河,因为这一事物众人都曾经使用过。

但倘若将其用在儒家典籍之上,这才会变成一件大事。

因为众人的版本各不相同,就如同今古文经之争一般,会吵得不可开交、翻天覆地。

所以对于儒家典籍,至少从外面的书坊能够买到的书籍当中,其实并没有儒家典籍售卖,因为杨秋也担心惹出麻烦。

她若是直接印了一大堆儒家典籍,并且还搞出一个官方版本的断句,恐怕汉廷那边的大儒要闹得沸反盈天。

甚至为了自家的道统,直接跑到昭国这边来与她当面对峙。

严重一些的话,人家或许会以死殉道。

此般情形可能是为了自家的道统,也可能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因为这种做法直接断绝了知识的垄断。

这种利益之争有时无异于一场大地震。

而这里的人真的有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情。

所以杨秋根本就没有去搞这件会引发巨大争论的事宜,但荀攸之所以会发现,自然是因为他这个人常常能够以小见大、以点看面。

在书坊之中,他发现其他的书籍都有句读,并且运用了大量的标点符号,所以他便想瞧瞧儒家的典籍是否应用了句读。

然而书坊当中根本就不出售这些儒家典籍,这令荀攸觉得十分奇怪。

因为这种书籍才是令人趋之若鹜的东西,昭国怎么可能刻意不卖,显然其中存在问题。

所以荀攸进行了一番猜测,并且最终发现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

杨秋确实在内部的一些学堂之上应用了一些断句的版本,不然依旧采用以前的方式,学习的速度也太慢了。

至于值得争论的地方,日后若是有哪位学生成为了专门的学者,那再去争论。

这应当是学者应当研究的事宜,普通人无需研究到这般程度。

而这样的讨论不单出现在了荀攸和荀谌这对叔侄之间,蔡邕第二天也带着他的女儿蔡文姬来到了杨秋的面前。

“早就听闻蔡女郎博学多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