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18
狼,眼中闪烁着贪婪与兴奋的光芒。
许攸在此刻突然道。
“赫赫宗周,褒姒灭之,本初,汉家天下莫非已经走向末路?”
此言一出,周围其他人还来不及震惊。一旁的何颙突然开口了。
“自古以来,王朝兴衰皆与德运相关。大汉自高祖立国,关于德运之说便颇有争议。前汉之时,有言汉承秦制,当属水德。然至武帝,又改定为土德。及至光武中兴,复定汉为火德。
夏商周三代,亦有德运之说,夏朝为木德,商朝为金德,周朝为火德。朝代更迭,德运转移,皆关乎天命。
如夏桀无道,天命移于商;商纣暴虐,天命转至周。如今,大汉历经风雨,莫非天命已改,德运转移?”
这样近乎于大逆不道的言论,以前绝对不会让众人深思讨论。
可是现在,似乎所有人都嗅到了危机下隐藏的机会。
汉室若是灭亡,岂不正是我等趁势而起的时机?
而未来,谁是天命之子,谁又能成就帝王霸业?
当然是先下注再说,这可是绝佳的权力洗牌机会。
不过,事情不会有那么快,就算大家都知道你汉室可能要完了,但也不至于举世皆反。
毕竟汉室忠臣这个名头,有时候反而能够攫取更多的利益。
至少现在这个时候,还是不适合另起炉灶撕破脸,有些事情也就是大家私底下想一想。
表面上还是要当个忠臣的。
所以,在这种风雨飘摇的情况下,是不是该立太子了?
万一天子有事,或者大家希望他有事儿,到时候可以顺顺利利让皇子接班,以免生出诸多麻烦。
因此,清流党人这边开始撺掇何进,想办法将史侯的太子之位确定下来。
毕竟皇后嫡出长子的身份摆在那里,其舅舅又是位高权重的大将军,这岂不是名正言顺?
明面上,他们说着一堆冠冕堂皇的大道理,诸如太子之位尽早确定对稳定朝局有多么重要,强调此举关乎江山社稷的未来等等。
可是私底下,众人的心思昭然若揭。
在他们眼中,刘宏行事荒唐,极为不靠谱,大家已然开始将赌注押在下一位天子身上。
刘宏自然也不是傻子,太子立下之后,他难道还有必要活着?
一个小皇帝哪里能够执掌天下,到时候不全都是何氏家族及其他身边围绕着的依附之人瓜分权利吗?
为此,刘宏大怒,将一群请求立太子的人骂得狗血淋头。
“你们这群狼子野心的东西,朕还活得好好的,你们就急着拥立太子,安的是什么心?是不是盼着朕早日归西,好让你们扶持新君,为所欲为?”
大臣们自然纷纷跪下磕头惶恐,但有些事情如果是刘宏说一句话就管用,为什么朝堂还能天天吵来吵去?
所以,惶恐归惶恐,但太子还是要请求立下,尤其是何进这一系的人,不把这件事情定下来,他们岂能安心?
于是朝堂每天都在吵闹不停,最后两方暂且妥协了一个局面,那就是先把皇子辩接回来,然后安排大儒进学。
杨秋这一边,除了安排使者和汉朝那边谈谈,她自然也关注到了汉廷对立太子这件事情的内斗。
说起来,汉献帝刘协现在才四岁。
所以刘宏现在绝对没有立幼子的心思,这个岁数谁能看得出来聪明好坏,甚至连健康都不能保证。
因此,这完全是对外戚势力的不满。
若是以前,何氏家族肯定不敢这么大胆,逼迫刘宏立下太子。
但现在大家都看到了刘宏的软弱,所以都想趁着这个机会逼他妥协。
难道这种时候他们还会一致对外吗?怎么可能,都只想攫取自己眼前最大的利益。
所以天子的统治威信一旦露出了裂缝,大家都会群起而攻之,刘宏面临的正是这种局面。
而杨秋又怎么会放过这个大好机会呢?
她直接在两方的谈判之中加了几个细节,借此逼迫汉廷那边同意。
其中一个要求是,让大汉送一批人过来。这批人是那批投降汉军的亲人。
他们虽然暂时不会闹事儿,但若是能把其家人送过来,自然也会在并州彻底安心定居。
而另外几个要求包括,昭国和汉廷定下两边的边界在何处,允许商队在昭国汉廷自由通行,以及赔款金银珠宝需要多少……
反正杨秋趁火打劫,狠狠敲诈了一笔。
虽然都知道这种条约以后随时都会撕毁,但在那之前,该争取的利益就必须争取到。
于是,两边的谈判迅速进入到了尾声阶段,刘宏这边可谓是步步退让,事实上承认了自己旁边有个昭国的存在。
在这种情况下,杨秋自然给了汉廷一个面子,让他们给凉州的汉军送粮。
毕竟再不送粮食,这群汉军就要疯狂往两边攻击了。
不管是董卓还是孙坚,把人逼急了,结果很可能是两败俱伤。
杨秋只需要达到谈判结果,而不是真的歼灭这两批人,事实上羌人和匈奴人也没这个能力。
毕竟这两人可都是狠人,手底下的人也都是猛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