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93
因此,在张辽、张杨、马青这三边都准备妥当的时候。
杨秋带着自己副将秦峰,然后率领着五千人的精锐踏入了大草原。
草原辽阔无边,一眼望去尽是茫茫草海,风吹草动间仿佛隐藏着无尽的未知。
想要不和鲜卑人碰头,对于杨秋来说并非艰难之事,她只需要依照脑海中的地图行进即可。
更何况,杨秋这五千人旨在实施闪电战,根本不会携带辎重粮草。
而是每人负责四匹马,一匹马累了就换另一匹,如同霍去病当初反击匈奴那般,以最快的速度持续前进。
而且杨秋还结合了上次的打法,马匹当中有蒙古马。
只要能够确定找到水源,食物完全依靠携带的肉干和马奶补充便足矣。
这种打法并非首次运用,因而杨秋带着这几千人前进得极为顺利。
此时,在鲜卑人和汉军联合了进攻的时间之后,杨秋这边已然巧妙地完成了一个大迂回。
凭借着精准的地图,杨秋这五千人成功地包抄至鲜卑人的后方。
按照鲜卑人的行进速度推算,明后天他们就极有可能对杨家军发起攻击。
所以杨秋果断下令,让队伍当晚停留在原地休息。
篝火在夜风中摇曳,杨秋与将领们围坐在一起,低声商讨着明日对这群上万人鲜卑军的突袭计划。
“将军,这高桥马鞍和双马蹬着实提高了咱们前进的速度。倘若像以往那样不停赶路,士兵们必定会疲惫不堪。
但有了这两样物件,倒是让大伙轻松了许多,休整一夜,明日便有精神进攻了。”
说话的人是秦峰,他曾经是汉军的骑兵。
那时,汉军的骑兵营里其实也有类似辅助骑兵控制马匹的物件,但似乎都不如将军此次所用的东西令人适应。
若让杨秋来回答,那便是技术有所进步罢了。
两汉之时,朝廷常年与匈奴胡人作战,马鞍和马镫其实都存在,只是没有后世形成的马鞍和马镫那般贴合人体。
杨秋在局势安稳下来之后,骑兵的规模逐渐增多。
于是,高桥马鞍和双马蹬自然开始精心制作,并于今年配备到了几千人的骑兵手中。
上一次作战其实也用过,不过那时秦峰未跟随杨秋南下,所以他未曾亲身经历过长途跋涉,不了解拥有技术更先进的高桥马鞍和双马蹬是何等有力。
至少这些装备能够让士兵在长途奔袭之后依然保持充沛的体力,避免出现无力作战的窘况。
当然,马蹄铁也在这个精心筹备的过程中成功研制出来。
倒不是说以前从未有过类似之物,只是铁这东西在过去甚是珍贵,没人会下意识地将其用在马身上,那时大多使用的是木头。
不过,如今杨秋手底下掌控的矿产资源已经非常丰富,所以她在自己的军队装备上绝不会有丝毫的吝啬。
毕竟,唯有打造出精兵强将,方能在战场上克敌制胜。
因此,这一次的五千精兵,方方面面都可谓精锐到了极致。
不单马匹配备了最为先进的工具,有坚固耐用的马蹄铁、舒适贴合的高桥马鞍、便捷灵活的双马蹬,以及为马匹提供一定防护的简易铠甲。
这五千人各自也都身着精心打造的精良盔甲,这盔甲细致入微,甚至武装到了全身的每一处关键部位。
不然,杨秋怎会有如此底气以五千人去攻打一万人?
那鲜卑人可不是不堪一击的弱旅,所以杨秋是在做好了充分且周全的准备之后。
才毅然决然地发起这次大胆的突袭。
第87章
当然,骑兵与骑兵的对战,其打法与之前截然不同。
当下,鲜卑人尚未习得中原文明的战阵体系。
他们虽有弓箭,也购置了部分武器,然而,他们绝无可能武装成重甲兵,更无法结成战阵抵御攻击。
对于鲜卑人以及其他胡人而言,他们最大的优势便是□□的骏马。
作为骑兵,他们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发起冲击。
倘若作战失利,他们转身便逃,具备极强的机动能力。
但这一次,杨秋偷袭了他们的大后方。而他们对后方敌军来袭毫无察觉,所以对于这群鲜卑人来讲。
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若敌军突然发起突袭,他们或许连武器都来不及拿起,马匹都来不及骑上,敌军便已冲杀过来。
不过,上万规模的骑兵,一次袭击断然无法将对方彻底击败。
因为他们很快便能反应过来,而后骑上马匹投入战斗。
故而,杨秋他们的战略计划是,将整个队伍分成三面包围。
采用轮换包围的方式攻击鲜卑军队,与此同时,三个方向皆需准备一小队火炮兵。
在必要时刻袭击组织有序的鲜卑军队,不过,铁球炸弹此类武器携带数量并不多,主要是长途奔袭,实在难以携带过多物件。
于是,第二日天刚破晓,杨秋便已将自己的军队划分为三个部分。
大后方由杨秋亲自指挥,留守三千人,而另外两方各有一千人。
这两方,一边由秦峰指挥,另一边则由副将方平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