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55
杨秋所处的并州,未来的大半区域将会被命名为山西,一个山河环绕、地势险要的地方。
这里的地形,人们常用“表里山河”来形容。
外围有太行山和吕梁山作为天然屏障,西面黄河环绕,内部则山脉交错,形成了多个险要的关隘,进而将山西分割成多个盆地。
如今,杨秋他们所在的地方,未来会被称为大同盆地,而现在的平城,就是未来的大同。
如果想要夺取太原郡,那么他们必须从雁门关南下,先占领忻州盆地,然后再进军太原盆地。
这条路,由于已经控制了雁门关,所以南下的道路并不艰难。
但现在的问题是,公孙瓒的军队正驻扎在此处。
因此,想要南下,就必须与公孙瓒的一万大军展开一场激战。
即使这场战斗胜利了,接下来继续南下攻打太原郡的治所晋阳,也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
晋阳这个地方,东、北、西三面都被高山环绕,形成了天然的防线,易守难攻。
所以打完硬仗又是一场硬仗,还很有可能损失重大,杨秋不想采取这样的方案。
因此,她决定另辟蹊径。
此时已是十月上旬,天气逐渐转寒。
在过去的半个月里,卢植率领的汉军步步紧逼,再次将公綦稠和难楼的军队逼退至代郡。
目前,公綦稠的大军驻守在高柳县,距离平城县不远。
所以,公綦稠急切地派人向杨家军求救,声称如果杨家军再不出手相助,一旦高柳县失守,汉军将长驱直入,攻打雁门郡。
因此,面对公綦稠这一次的求救,杨家军没有再像之前那样拖延,而是立即承诺出兵援助。
按照之前商定的计划,张辽和秦峰将率领军队在平城防守,然后再率领部分军队前往高柳县支援。
这是杨秋他们商定的第一条路线,旨在拖延时间,让汉军暂时无法攻打到雁门郡。
同时,在卢植带领的大军驻扎在广宁县后,杨秋直接给秦峰提供了一份汉军粮仓的位置图。
她让秦峰率领一支秘密部队潜入附近的山中隐藏起来。
之所以选择隐藏,是因为杨秋的计划并不是现在就烧毁粮仓,时机还未到。
此外,杨家军还有另外两支军队正在从不同的路线进军。
其中一支是由张杨和吕布率领的五千人大军,他们直接从雁门关出发,挥师南下,与阳曲县的公孙瓒大军会合,双方展开了一场激战。
当然,之所以公孙瓒这边也出兵了,那是因为他得知了卢植那边的情况。
按照汉军的计划,他们意图让杨家军同时防备南面的公孙瓒大军和东面的卢植大军,形成一种围剿策略。
所以杨秋他们自然将计就计,然后率领着一部分杨家军挥师南下,和公孙瓒打得有来有回。
如此,杨家军就已经在两个防线防守了,一个是东面的平城,一个是南面正在进攻的阳曲县。
看起来,杨家军仿佛已经出动了所有的兵卒,两线作战非常吃力。
然而实际上,杨秋还率领了一支秘密小队,一千多人军队正在悄悄拦下。
当然,杨秋南下的路线并非从雁门关出发,而是从楼烦县一步步南下,秘密接近太原郡。
历史上,匈奴人曾经经常用这条路线悄悄南下,所以这一条路线没什么问题。
但因为不是官道,所以在这条路上行军,必然是不能带着大军前进的。
而为了不惊动中间经过的小县城,杨秋甚至还让自己的军队绕道走,这实际上非常有风险。
那么,为什么古代打仗时通常选择攻城而不是绕路呢?
这是因为县城往往建立在交通要塞上,要想继续前进,必须通过这些城池。
如果大军选择绕路,尤其是穿越山林小道,将会面临一个巨大的问题:辎重和粮草无法运送。
因为这些车辆只能在宽敞的官道上行驶,一旦决定绕路穿越山林,粮食补给线就会彻底崩溃。
没有粮食吃的军队,下面的兵卒们通通都会造反闹事儿,没人会跟你混。
所以,打仗其实打的是后勤战。
除了那种流寇式的游击战之外,真正的军队都需要驻扎在原地步步推进。
没有打上几个月的时间,那都不算是一场大仗。
而这几个月的粮草并不是一开始就运送到战场来,而是需要源源不断的后续补给。
因此要想打一场大战役,后方必须有一条安全的粮食补给线。
一旦敌人切断了这条补给线,那么这场战争就注定会失败。
历史上那种被围困断绝粮食的军队,基本上过个二十多天就会内部反叛了。
所以想要绕路走,那必定不能带着大部队前进,这是累赘。
那么杨秋为什么要冒险尝试这样的行军方式呢?
因为晋阳县太难攻打了,所以他们商定的战略是南北夹攻,届时将公孙瓒的军队困死。
而杨秋带的一千多人自然没有带辎重粮草,他们在山间小道里面穿行。
虽然依靠着杨秋自己在脑海里面的地图不会迷路,但总不可能直接变出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