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三国]女帝我来当 > 分卷阅读143

分卷阅读143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那么平均就是两石的粮食产量,只取平均数字来计算。

大约有四万户雁门郡人口,按照平均每户有五十亩地,所以一年大约有田租八十万石粮食。

注意,这都只是取的中间数字,不是实际情况,但大概只会在这个数字上下起伏。

而现在有一万的兵,就不算那些高阶军官的待遇,就按照最普通的兵卒每年消耗粮食来计算。

一个月的平均水准是每人两石,一年就是二十四石,就只按照一万的整数来算,光是粮食就要吃二十四万石。

这么算起来还有剩余,但是杨秋现在占据整个雁门郡,那又不是只有兵卒,还有上上下下的负责管理的官吏,那都是要发工资的。

总不可能比东汉的工资还要低,因为斗食小吏的东汉水准就是一百石,而一百石相当于五口之家一年的粮食需求。

目前雁门郡有上千多个官吏,一旦发完工资,到时候肯定入不敷出。

更何况每个月都还要给士兵发军饷,除此之外,这个计算体系甚至还没包括各个工坊的工匠俸禄。

所以在铜钱数量不够的情况下,杨家军发工资有时候就会用布匹和粮食代替,按照市价来折算。

这在大汉朝也不算稀奇,说是两千石的官吏,其实不是都发粮食的,有时候会折算成其他等价物。

在这个时代,粮食,食盐,布匹,那都算是硬通货。

所以即使换个方式发军饷,那倒也不会被人拒绝。

甚至这种东西有时候比钱还要有用一些。

所以按照平均两石的水准每年收两成田租,并且还免除其他口赋算赋,这种玩法是真的会失败。

当然,邓容他们也知道当时杨家军可以提供更加高产的粮食。

只是在他们商人的本性里面,天生就觉得还是要多收一点赋税,保证更多的盈余,这才是最稳妥的方法。

所以他们当初其实是建议免除口赋,少收一点算赋。

这样杨家军已经免除了苛捐杂税和大部分劳役,其实已经让人很轻松了。

但杨秋自己算了一笔账,按照平均7石的水准,这不算未来开垦出的荒田。

就按照每户五十亩地来算,当然以前很多人没有这么多田地,可是如今加上授田,其实平均下来差不多了。

所以平均每亩地七石,这一年的田租直接变成了二百八十多万石左右,比八十万石的基础上翻了几倍。

等到更多的荒田开垦出来,再加上新加入的五万多冀州黄巾军,这数据还要继续往上增加。

所以粮食自给自足现在是没问题的,但这样就收不上钱币,这才是当初众人犹豫的原因,只收粮食怎么运转这个体系?

其实,这只是邓容邓广他们姐弟俩的固有思维作祟而已。

事实上,杨家军控制了盐矿铁矿茶叶,这几大挣钱的行业全部都专营了。

在雁门郡的豪强不是死亡就是逃出去之后,这个空白的市场已经完全让杨家军占据了。

所以收少量的田租,保证体系运转,而杨家军售卖的各种东西,直接促进这群有多余的粮食的人可以把粮食卖到市场上。

然后可以购买铁制农具、布匹,食盐,肉类等物品。

如此,这个经济市场就能活起来,如果农户们每年不止没有剩余,还要倒欠一笔贷款,那整个经济市场都是一潭死水。

而古代的统治者喜欢疲民弱民。

那就是让农户们一年到头都在种地,交完赋税之后就只剩下那点儿粮食可以吃,并且还吃不饱,就连造反都没有一副健康的身体。

而统治者的理想状态是,庶民们没有时间思考任何事情,只要一辈子老老实实种地就行了。

所以,要改变这种状况,一定要让他们每年粮食有剩余。

只有在吃饱穿暖的情况下,庶民们才敢送孩子读书,出钱继续把房子修得结实一点,购买耕牛农具开荒等。

如此,经济才能发展起来。

当然,这种制度依然有弊端,雁门郡现在几乎是杨家军这个寡头在控制经济民生军事,所以未来必定要随着地盘扩大改变政策。

但至少眼下这个体系还玩得转,也适合当前杨将军积攒实力。

更何况,杨秋其实私底下还在挖掘金矿和铜矿。

私铸钱币现在不算啥,这都是反贼了,还守啥规矩。

而且,杨秋有一个更加远大的规划,那就是大汉朝诸侯并起之时,她要将天下的铸币权抢到自己手里面。

眼下她正在让工匠们试验如何提高铸钱技术,力求做出更加精美高质量的钱币,让未来的诸侯们无法模仿。

至于怎么流通,只要占的地盘够大,手下的商业足够繁荣,那时就由不得别人接不接受了。

不过这个规划还太远,眼下也不适合告诉荀彧,毕竟谁知道荀彧以后为谁办事儿?

因此,杨秋换了另一个角度回答荀彧这个问题。

“君以为,何以民富国强?”

“施政以仁,重农抑商以固国本,轻徭薄赋以养民力,崇礼尚德以化万民,明法度以维秩序。如此,则国家富强、民众富裕可期也。”

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