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1
的地方,他只怕已经跟西域联系上了,要不然怎么会知道,遥远的西方,曾经有个大帝如同始皇帝一样,统一了西方呢?可惜的是,那位跟始皇帝一样,堪称是天不假年,要不然的话,中原早就该知道西边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了,而不像是现在,只是听那些商人说西边有个什么大夏,至于那个大夏怎么回事,大家只知道大夏的贵族也是黑发黑眼,其他的什么都不清楚。
在这样的情况下,刘昌若是放弃辽国,退入海外,到时候通过海路不断袭扰大汉边境,大汉能不能承受这样的损失呢?
“大兄放心吧,我会跟父皇说的!”刘启叹了口气,说道,“我虽然想当太子,想当皇帝,但是,却不想当亡国之君啊!”
刘昌举起茶盏,笑吟吟地说道:“既然你我兄弟已经达成了一致,那么另外附赠你一个消息,吴王太子刘贤也来了,他这次过来,可没安什么好心!”
第91章
对于吴国,刘恒刘启也是抱着警惕之心的,之前陆贾出使南越,是经过吴国的,虽说吴国当时遮掩得很好,可是,作为邻居,闽越和东瓯这些年却是将吴国的情况都看在眼里。
东瓯与吴国接壤的地方比较大,对于吴国更了解,同样也比较担忧。三越之中,东瓯实力最弱,他们也更需要大汉的支援,所以,一开始的时候,东瓯对吴国乃至长沙国,都是挺巴结的。
但是,很快,东瓯就怕了,长沙国也就罢了,一个异姓封国,在其他异姓王都倒了霉之后,吴家就愈发低调起来,生怕被抓住了什么把柄。但是吴国,一开始刘邦将他册封在这里,为的是提防三越和长沙国,东瓯自觉自己还算是老实,一直挺配合,但是没多久,东瓯就发现,隔壁这个不是给大汉看家的猎犬,人家是一头饿狼!
只是东瓯跟大汉的关系可没有吴国跟大汉的关系近,他们自然不敢没事找事,说吴王图谋不轨,但是私底下,吴国在东瓯采购了多少铁矿,多少奴隶,多少皮毛筋骨之类的,东瓯都悄悄记录了下来,陆贾就是带着这些回了长安,然后将这些交给了刘恒。
光是算一算吴国在东瓯采购的这些东西,就能估摸出吴国私底下打造的铠甲兵器数量,虽说作为一个封国,是需要一定武力的,但是你这样也太过分了点,何况,吴国的铁器皮毛之类的来源肯定不只是东瓯,谁看到这个账册,不得说吴国有不臣之心啊!
刘启先是义愤填膺,然后就幸灾乐祸起来:“大兄,他不怀好意,头疼的也是父皇和你啊,跟我有什么关系!”
刘昌瞧着刘启那副无赖模样,摇了摇头,随便吧,刘启既然服了软,那么,接下来很多事情都好办了,如此,对付一个吴国算得了什么!
别看外头都说吴王是什么贤王,实际上,那是因为称颂他的都是吴国的士人。吴国在这个时代,几乎算是蛮荒之地了,吴国的士人在外头其实有些混不开。刘濞虽说被封了王,但是老刘家当年本身就处在阶层下滑的阶段,刘太公往上还能算得上是士大夫,到了刘太公一代,刘家也就比土财主强一些。
刘濞没读过多少书,但是,他心眼却不差,自然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话都是那些士人说出来的,黔首有什么想法,其实不重要。对于下面的黔首,给他们一顿饭就可以了,其他的,也不必对他们太好。
这也是为什么在历史上,刘濞虽说一直有个贤王的名头,似乎在吴国很得人心的样子,但是,吴国被灭之后,吴国百姓就没为他喊冤的,因为在吴国,得过刘濞好处的都是中上层,底层是被一起压迫的对象,刘濞为了有足够的人手开矿冶铜,在治下法度非常严苛,动不动就是把人送去挖矿,底层百姓能感念他什么恩德。
辽国跟吴国这两年因为生丝、茶叶之类的往来不少,对吴国的情况也挺清楚,偷偷摸摸也拐带了不少吴国的人口,刘濞发现了之后,不好直接跟刘昌撕破脸,却是干脆不肯再让辽国的商队深入吴国腹地,而是直接在码头进行交易,又严禁百姓靠近海边。实际上,刘恒直接下了许民弛山泽令,放开了山林河泽,让百姓可以自个垦荒伐木煮盐,但是在吴国,盐铜可是刘濞赚钱的大头,哪里肯开放给百姓,所以,原本就不允许有人到海边煮盐,谁敢靠近,直接抓去挖矿,如此一来,自然也没人敢冒这样的风险了。
刘昌琢磨了一番,便决定叫吴国知道什么叫做贸易战,直接来一出釜底抽薪,让吴国出乱子,然后长安那边就能名正言顺地削藩。
见刘昌似乎有了主意,刘启不免来了兴趣,连忙想要追问,结果刘昌根本没有解释的意思,顿时失望起来。
刘启跟刘昌达成了一致之后,也放宽了心,离开了王宫之后,就安心带着窦婴还有一干护卫在王险城闲逛,刘昌给了他一笔钱,他正好可以拿来花销,在他看来,狗大户的钱,不花白不花。想到自己在长安,说是皇子,但是要顾忌亲爹的想法,吃穿都不敢用好的,自家亲爹都穿最差的丝绸,他就算不穿那种,也只能是稍微好一点,吃上头也不敢出格,最多也就是吃点羊肉,牛肉一年到头都别指望看见,因为耕牛稀少,不能为了口腹之欲影响农耕。
而在辽国这边,压根没这回事,辽国这里,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