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雪天
深地叹息道:“防人之心不可无,虽说是殿下枕边人,但是殿下对郎君,也该有所戒备。”
宋元安就是想找个信得过的人,帮她盯着连书晏,免得连书晏在府中搞事。
刘嬷嬷知道她和连书晏的过往,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
宋元安将垂落身侧的辫子挽到身后,“那就有劳嬷嬷去西苑陪伴郎君。”
刘嬷嬷道:“殿下放心,老奴一定替殿下把郎君看紧了,绝不让郎君做出危害殿下的事。”
宋元安伸展着腰肢,打了个哈欠,顺手将白裘的系带紧了紧。
“走罢,去看看郎君现在在干什么。”
说着,宋元安起身下榻,带着刘嬷嬷朝西苑处走去。
……
宋元安的皇女府是她长姐还在世,父亲没有被废的时候就建成的。
彼时正逢她父亲一族鼎盛时期,弘农杨氏,自前朝开始就是大族,四世三公,人杰辈出,杨氏子弟之中,身居高位者不计其数。
杨氏藏书千万,其族人凭借累世积攒的典籍笼络天下士人,金银财宝聚沙成塔,不计其数。现在哪怕是如今风头正盛的陈氏和荀氏,加起来也不及当年弘农杨氏半分。
当年她父亲嫁给母亲时候,婚车布满整个街道,杨氏准备的嫁妆蜿蜒看不到尽头。
宋元安是皇后的小女儿,父亲爱惜她,从她刚出生就开始筹划修建她的府邸。
府邸坐落在洛阳宫前最好的地段,雕梁画栋精妙绝伦,亭台错落,移步换景,院落连绵,如皇宫般巍峨壮观。
后来她长姐谋反,父亲被废,权倾天下的杨氏一族如风扫叶般飞灰烟灭。
这间皇女府幸而保存了下来,也是在那一年,年仅八岁的宋元安也从皇宫中搬进了府中,独自生活。
西苑就建在假山边,高高翘起的四角阁楼,连通庭院的拱门前垂着紫藤花的枯藤,花廊占据了大半边院子。
从规格上看,还颇得江南园林的精髓。
误打误撞,居然与连书晏故乡民居相似,在这里居住,或许能舒缓他的思乡之情。
还没进院子,远远地,就听见阁楼上传来小侍们的调笑声。
“郎君平日里都吃什么,皮肤居然养得这样好?”
“是呀,有用什么东西敷脸吗,一点痘疮都没有,当真是生得真如花苞似的好看,难怪殿下会喜欢。”
连书晏微笑地说着,“倒是没有什么讲究,不过在我的故乡,倒是有个敷面养颜的方子,是皇宫里的后妃们用的,你们如果想要,我可以写给你们。”
“郎君真好!”小侍们由衷赞叹,“都说江南风水养人,今日一见,郎君可真是个和善的人!”
……
听声音,连书晏的心情似乎还不错。
洛京的男子,谈天说地,说到最多的就是霓裳羽衣,珠宝首饰,美容养颜。连书晏如锦麟入水,十分丝滑地融入到这些话题之中,和小侍们打成一片。
宋元安心想,她还担心连书晏会感觉到孤单和寂寞,但看样子,连书晏适应得还不错。
从拱门前绕过去,一抬眼,正好望见倚着红木栏杆的青年。
他穿着府中给他新裁的月牙白交领深衣,披着冬裘,衣摆上银纹暗暗流动。
院子里种着棵红梅树,迎着风霜盛开,连书晏从阁楼上透过盛开的红梅枝朝她望了下来。
大片红梅簇拥下,他从阁楼上探头,就好像坐在花上,纵使一身银白,面容依然被衬得娇艳。
此情此景,似曾相识。
宋元安想起,当年在楚国,他们也曾这样一上一下隔着花枝相望,只不过换了个位置。
红梅如血,见到宋元安到来,那双桃花眸粲然盛开,“殿下,你来见我了。”
他似乎很高兴。
连书晏下了阁楼,小侍们散开,给宋元安搬来软榻,把炭盆里的炭火烧旺了些。
宋元安看着他笑意盈盈的双眼,有被感染,也忍不住勾了下嘴角,“郎君对这院子可还满意?”
她的皇女府太大,除了几个主屋,很多院子空置多年,甚至已经开始荒废。府中人忙活了一夜,西苑虽然收拾出来,但有的地方难免有破损。
连书晏却说:“殿下能够给我这样一个容身之所,我已经很满足了。”
“这是你今后要长住的地方,有什么缺的漏的你不要不好意思说,”她看向刘嬷嬷,“这位是刘嬷嬷,你也见过的,以后她主管西苑这边的事务,你有什么需要的都可以和她说,让她给你添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