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8章 “老奸巨猾”的向师傅
第二天刘一鸣和董玉荣两人结伴去吃早饭,路上继续探讨那几篇报道之间到底有何关联,尤其是,能否从中得出外星人存在的任何信息。
刘:“那几篇陈年旧事,又是行星探测,又是远程机动,看不出有什么关系啊。而且时间跨度那么大,如果不是故意拉扯到一起,谁会想到把那些事联系起来?”
董:“时间跨度确实很大,从2170年到现在,有80年了吧,比我爷爷年龄都大。很多事情发生在我们出生之前,我们根本不会注意到。”
刘:“前两篇的关系很明显,是关于行星探测的;后两篇的关系也很明显,是六舰队远程机动的;中间那个微波光子雷达的,看不出与其他事件有什么关系;这三个部分之间也看不出什么关系。”
董:“是啊,三个部分之间确实看不出有什么关系。不过我感觉它们之间有可能存在某种因果关系,从因果关系上或许能够找到关联之处,但这个因果关系是啥,暂时想不出来。”
刘:“一个事件,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等,但后面几个事件的地点并不清晰,都是‘某天域’,假如这个‘某天域’就是关键信息的话,我们就没有办法破案了。”
董:“对,如果我们知道地点这一信息,就可以去天球上标一下,或许一下子就可以看出相互的关联了。现在关键信息缺失,想解密就很困难。不过如果去网上搜搜相关事件的其他报道,或许能够补足这些信息。”
刘:“应该可以,不过费那个劲干嘛。我觉得向伟华应该知道答案,遇到了问问不就知道了。”
董:“也是。不过我有点好奇,天狼星那么远,那个‘筋斗云’号是怎么过去的?这已经属于跨星系旅行了,这技术可以啊,该不会也是用核聚变威斯马发动机吧?如果是的话,载人飞船的跨星系旅行不再是梦啊。”
刘:“咱们现在的星际航行,主要就是用核聚变vasir(威斯马)发动机。战舰使用的是大型和巨型的,星际探测器用的肯定是小微型的。基本原理应该差不多。我爸是搞发动机的,我听他说过。”
vasir是可变比冲磁等离子体发动机的英文缩写,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核聚变产生的高温,将等离子体加热到一千万度甚至更高,并且利用磁镜约束场使炽热的等离子体与附近的材料表面隔开,再加上一个合适的磁喷嘴,就可以把等离子体的能量转变为火箭的推力。
理论上估算,等离子体的比冲能达到50000秒(出口速度达到500k/s),相当于最好的化学燃料火箭的60倍。化学燃料火箭能携带的燃料非常有限,不可能实现对飞船的持续加速,但vasir发动机可以。
据计算,以核聚变为动力的大型宇宙飞船,其理论速度可达到15欧速左右。而如果核聚变飞船在飞行途中,能够不断收集宇宙空间中的聚变原料,那么它的速度还会不断地提升。通过对航天器持续不断的加速,有可能把航天器加速到30欧速或更高。
最初使用这种发动机的是电影《阿凡达》。潘多拉星球是一颗巨大的气体行星的卫星,处在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半人马座阿尔法星,距离地球44光年。电影中人类前往那里的飞船是isv(ter stelr vehicle)venture star星际飞船,最高速度是075倍光速,也就是75欧速。不过它使用的是反物质湮灭,而不是核聚变。
威斯马发动机实现的前提是可控核聚变。经过100多年持续不懈的研究和尝试,2100年左右我国的受控核聚变开始商业化运营,逐渐代替核裂变电站,其后不久开始装备大型舰艇,2130年左右实现小型化,制造出了大巴车大小的核聚变反应堆,彻底解决了星际旅行的能源问题。
其后不久,深空探索必备的核聚变vasir发动机也开始成熟并量产,其后又开始系列化,装备到不同大小的星际飞船和航天器上面。
两人到餐厅较早,每样菜要了一点,盛好饭菜后,找个空桌子,边吃边聊。
董:“想要跨星系旅行,光有能源和发动机还不行,还要有跨星系的导航技术。”
刘一鸣:“对了,不知道筋斗云号采用什么导航方法,该不会是脉冲星导航吧?董玉荣,现在脉冲星导航能实用了不?”
董玉荣想了想道:“脉冲星是大质量恒星经过坍缩,或超新星爆发演化形成的中子星,是一类具有极端物理条件的天体,具有超高压、超高温、超高密度、超强磁场和超强辐射,是理想的高能物理实验室。
脉冲星是高速自转的中子星,具有极其稳定的周期性,被誉为自然界最精准的天文时钟,可以作为计时与导航的基准。
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科学家发现的脉冲星已有数千颗,其信号辐射分布在射电、红外、光学、紫外、x射线、γ射线等多个波段,自转周期从毫秒到数十秒不等。
脉冲星导航的原理挺复杂的,几句话说不清楚。不过对于导航来讲,脉冲星自转的稳定度还是不够高,并且距离太远,信号太微弱,还会受到各种干扰,所以脉冲星导航的固有精度只能在几千米到几百米量级,这个精度对于在地球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