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天狼星来客 > 第009章 穿越小行星带

第009章 穿越小行星带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因为刘一鸣是主机单位的“评估师”,所以航行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控制室监控战舰的工作情况。李志军上校40来岁,非常沉稳,也很细心,待人很友好,刘一鸣虽然年轻,但李志军也很尊重他。

刘一鸣以后在舰里“上班”的地方基本上就是控制室,其他部位一般是不需要去的,因为设备运行的各种信息在这里都可以看到,没有必要到处跑。其他保障人员也一样,都有自己负责的设备和固定的岗位,一般情况下只去自己该去的地方。

当然,现在战舰还没有正式交付,大家可以到处溜达到处看,现在把能看的都看看,交付之后就不会好奇到处溜达了。

加速阶段是李志军驾驶,减速阶段由他的徒弟孟思甜驾驶,姚兴国在一边随时提供说明和指导。虽然李志军已经有丰富的驾驶经验,但是新的战舰相比老的批次有一些更改,总体上变得更智能更好用,所以在一些细节方面所有不同,适应需要一个过程。

前行36小时左右,正是午夜12点,飞船的喇叭提示,1小时后战舰将进入小行星带,即将进入减速阶段,请大家随时留意位置调整。

几乎所有人都从床上爬起来,走到舷窗上向外看,结果什么都看不到,外面是黑黢黢的夜空,太阳在飞船的尾部,遥远而璀璨,像一只会发光的大灯笼,其亮度比飞船的尾焰要低得多。

看了一阵,都有点扫兴,又重新回到床上躺下。躺了一阵,刘一鸣感觉睡不着,就打开平板,登陆战舰里的信息库,搜索小行星带的资料进行了解。

小行星带(asteroid belt)是太阳系内介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距离太阳22au-35au的小行星密集区域。天体均集中在黄道面附近、整体呈现中空圆盘状。

以它为界,太阳系空间被分为内外两部分,两边各有四颗行星。小行星带距离太阳的距离是地球的25倍,它包含数百万颗小行星,从巨石大小到直径几千千米都有,但其中大部分都相对较小。

小行星带内最大的三颗小行星分别是智神星、婚神星和灶神星,平均直径都超过400千米;在主带中仅有一颗矮行星--谷神星,直径约为950千米;其余的小行星都较小,有些甚至只有尘埃大小。

关于小行星带的成因,至今没有定论,主流观点是太阳星云假说。

该假说认为星云中包含无数的尘埃和气体,它们一边旋转一边因为重力的作用收缩成旋转的盘状。在太阳系最初几百万年的历史中,因吸积过程的碰撞变得黏稠,造成小颗粒逐渐聚集形成更大的丛集,并且使颗粒的大小稳定的持续增加。一旦聚集到足够的质量,所谓的微星或者星子便能经由重力吸引邻近的物质。这些星子如果能稳定的累积质量,就会成为岩石行星或巨大的气体行星。

在平均速度太高的区域,碰撞会使星子碎裂而抑制质量的累积,阻止了行星大小的天体生成。在星子的轨道周期与木星的周期成简单整数比的地区,会发生轨道共振,星子在这个区域受到太强烈的摄动而不能成为行星,只能一如往昔的继续绕着太阳公转,由此小行星带可以视为原始太阳系的残留物。所以这么多小行星能够被凝聚在小行星带中,除了太阳的引力作用以外,木星的引力也起着重要作用。

不过,小行星带所拥有的质量应该仅是原始小行星带的一小部分,以电脑模拟的结果看,小行星带原来的质量应该与地球相当。主要是由于重力的扰动,在百万年的形成周期过程中,大部分的物质都被抛出去,残留下来的质量大概只有月球质量大小。

但是也有其他的起因说,譬如有人认为在小行星带位置,原来存在一颗大行星,但在亿万年前,因大爆炸分解成了千万颗小行星。也有人认为,木星与火星之间的轨道上本来存在着5-10颗谷神星大小的小行星,这些行星因为距离太近而不断碰撞逐渐解体,在太阳和木星引力拉扯下越分越多,最终形成了大量碎片,也就是我们观测到的小行星带。

这些解释各有道理,但都有缺陷,因而都未形成定论。

2小时后,飞船的推进发动机渐次熄火,然后减速发动机两两启动,减速过程开始。随着减速,床铺也开始缓缓的移位,其速度很慢,基本上不影响休息。

第二天早晨,大家起了床,也不急着锻炼或吃饭,都趴在舷窗朝外看。在太空中其实是无所谓白天黑夜的,只是迷蒙蒙的黑,虽然有太阳,但是离得远,以至于照明有限,总体上跟地球上有月亮的晚上差不多。

刘一鸣也挤过去看,现在土行孙号依然在小行星带中飞行。外面所见到的其实不是什么行星带,而是一条幽深的巷道,两边数千米以外各有一座巨大的山包,绵延不知多远,隐没在黑暗之中。

看了一阵,感觉没什么意思,于是放下手里的平板,叫上董玉荣一起进入控制舱。

操控员本来应该是轮班的,但是穿越小行星带比较特殊,大家都守在控制室,所以刘一鸣到的时候,李志军他们都在。

现在飞船已经完全进入了减速过程,而且加减速的转换过程很顺利,飞船处于自动飞行模式,大家都非常轻松。从正面的观察窗可以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