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 第十章 大虎的心事
暮春者, 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浴乎沂, 风乎舞雩,咏而归。 长安城中最受瞩目的诸葛丞相终于又出现在朝堂上, 气色不错, 令许多人放心的同时,也令少数人十分悬心。 不过丞相参与这次朝会的重点是将伐魏诸事确定下来, 赵云老将军年事已高,正宜在家静养, 只以赵统督辎重粮草事即可。 其余不过前锋魏延, 中军关兴张苞,左翼姜维,右翼邓艾, 后军廖化,还有备选的邓芝王平等。马超伤势已愈, 但西凉军在渭北之战中受了重创,因而还是被调回去继续看羌人,休养生息, 秣马厉兵。 除此之外,关于行刺一事,丞相轻描淡写的表示, 既然魏将与细作皆已伏法,便不该再掀风雨,令长安人心惶惶。 这事就这么过去了。 不管别人怎么想,姜维是挺有意见的。 在交上丞相布置的军阵演练策论时, 他没忍住就把意见提了出来。 “丞相为何不除了温衡” 丞相抬起头,有些留意的看了看姜维。 这名二十七八岁的青年武将有张斯文俊秀的好容貌,但在这些日子里迅速消瘦下去后,那双黑白分明的眼睛里多了些血丝,而神情也变得有几分阴鸷。 诸葛亮一直都知道姜维那乐学不倦,清素节约的皮囊下,同样也有一颗执著激进的心。 在兴复汉室的大业未成时,诸葛丞相很喜欢这样执著的年轻人,他不知道自己还有多少年岁,他需要同样能够坚持下去的继承者。 此时汉室将兴,收复中原指日可待时,他依然喜欢这样执著的年轻人。 而且这份策论写得不错,将节气、渑池地形、魏军作战习惯等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 假以时日,这个年轻人仍然会是他所青睐的继承者之一。 但他得教会姜维一点别的东西,一点“如何辨别自己所执著之事是否值得”的东西。 “我为何要除掉温衡” “温家那般奸佞小人,临晋事后还不知悔改,与魏人勾连暗害丞相,其心可诛” “廷尉议罪时又如何说” 姜维脸上闪过一丝迟疑,“廷尉亦应变通才对。” 丞相终于看完那纸策论,将其置于案上,拿起了鹅毛扇。 “伯约也认为,温家按律判处,并未犯了什么重罪” “丞相乃是国家重臣,怎能与庶民相提并论若与庶民无异,魏国又为何处心积虑行刺丞相”姜维已经完全理解了丞相想说什么,但他仍然坚持自己观点,半步不肯退缩,“若不诛首恶,恐有人效仿,丞相安危又当如何” “陛下有命,非相府之人出入相府皆需搜身,伯约大可不必忧虑。况且” 丞相站起身,走到窗边望了一望。 春光晴好,长安城附近有两条河,泾水和渭水,此所谓“泾渭分明”,时值上巳节,不少长安百姓携家带口,去水边沐浴,取其吉祥寓意,谓之“祓禊”。 世家大族此时亦会在水边举行宴饮,还有从溪水上游放置酒杯,下游的宾客们接了酒杯,饮酒驱邪的风俗。 据说这样的风俗是从周时传下来的,至今该有多少年 从丞相府的窗外自然看不到泾水或渭水,但不妨碍诸葛丞相出了一会儿神。 “无论是善行还是恶行,都会有人效仿。” “丞相” “炎汉三兴,你我言行,纵无史官,后来者亦会援引为例。” 丞相为此事而轻贱律法,官员们也会有样学样。 无论善行还是恶行,都会为后来人所效仿。 春风拂过,一片落英飘落到披了鹤氅的肩膀上。 鬓间染了星霜的丞相微笑着看向自己的学生,直到后者哑口无言,默默地行了一礼。 “策论写得不错,”诸葛亮温和地换了一个话题,“伯约去过崤山” 姜维的思绪迅速被拽回这纸策论上,刚刚他表现得有点太不成熟了,现在总得慎重一点儿,回答得全面些。 不过就在他准备开口,详细叙述一下崤山地势与几条可分偏军奇袭渑池魏军的小路时,书童拿了一封信,跑了进来,打断了这师徒二人接下来的谈话。 这是一封诸葛乔送来的家信。 为了防止路上信件丢失,有泄密之嫌,这封信写得并不详尽,只是泛泛地问父母亲是否身体安好,幼弟如何,家中是否一切如旧。 这封信写得情真意切,但隐隐带了一点希望从襄樊调走的请求意味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