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雪域之忠
袁左宗,通称“白熊”,在徐骁的六个义子中排行老二,因为他是北凉军的第一猛人,同时也是无可争议的马战高手。
他以正直而忠诚的性格而著称。
早在春秋乱战时期,袁左宗就是徐骁麾下的杰出年轻武将。
在妃子坟一战中,他率领一万轻骑,顶住了西楚四万重甲骑兵的进攻,骑着白马挥舞银枪,击杀了敌将十六人,同时剿灭了敌骑兵一百多人。
第二次凉莽大战前,徐凤年需要调兵北援姜泥,袁左宗带领一万大雪龙骑军前去支援。
他的勇猛和决绝程度无与伦比,无视一切阻碍,奋不顾身,将一切视为北凉的敌人,用北凉刀说话。
曾经,当齐当国去世后,徐凤年对袁左宗说:“如今六义子只剩下你和褚禄山,我宁愿你们苟活下去……”
袁左宗只是微笑着回应,因为他、齐当国、褚禄山从未辜负义父和世子的期望。
徐偃兵是徐骁和徐凤年两代北凉王的亲近侍从,拥有恐怖的战斗能力,被誉为“北凉核弹”和“北凉五五开”。他可以被看作是徐骁在离世前留给儿子的珍贵财富。
徐偃兵是那位在王府里与徐骁同桌饮酒的寥寥无几之一,同时是徐骁的侍卫、马夫,更是他的王牌。
在徐骁去世后,他继续为徐凤年效力,成为新任北凉王的亲近朋友和得力助手。
他多次与徐凤年并肩冲锋陷阵,一同涤荡钦天监,屡次证明了其忠诚。
在凉莽大战中,当北莽十大魔头联手袭击燕文鸾时,徐偃兵一出场,立刻摧毁了对方的合作,令他们溃不成军。
除了他的纯正忠诚,更令人瞩目的是徐偃兵惊人的战斗力。
他的存在成为了北凉军的不可或缺之处。
宁峨眉,北凉四牙之一,是北凉军中仅有的几位精通大戟的武将,手握75斤卜字铁戟。
他归属于北凉军中战力排名前三的凤字营,受到徐骁的高度器重。
他曾宣言:“只有战死的凤字营,没有逃生的北凉士兵!”
这句话充分表现了他对部队的忠诚。
初始阶段,宁峨眉因徐凤年和徐龙象之间的差异而持有偏见。
然而,徐凤年带他游历江湖,特别是在上龙虎山的经历改变了宁峨眉对世子的看法,重新认识到他的非凡之处。
特别是在芦苇荡刺杀事件后,宁峨眉对徐凤年有了更深的了解,相信他并非冷酷无情的人。自那时以后,他成为徐凤年的忠实支持者。
在凉莽大战中,宁峨眉作为铁浮屠的副将,终于得到了展现自己忠诚一面的机会。
刘寄奴,北凉军的猛将,虎头城的主将,外号“刘瘸子”。
他严格遵守军纪,既善于进攻又善于防守,对士卒如同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
刘寄奴有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不幸的是,两个儿子都战死沙场,小儿子不过十六岁。
两个女儿嫁给了他的部下,成了寡妇。
作为北凉四战之一,虎头城的防守战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然而,站在虎头城上的刘寄奴脸上没有表现出悲伤的神情,他只默默地说:“好好走,我们兄弟们将在地底下和大将军一起喝酒。”
在那一天,刘寄奴与他的一千名骑兵一同,坚守虎头城,与北莽军在城下展开了决死搏斗。
尽管最终战败,但刘寄奴与他的士兵表现出色,这场战斗虽败仍是光荣的一仗。
燕文鸾,担任北凉步军统领,领导着鱼鼓营的老卒。
他是北凉军中威望仅次于徐骁的两位将领之一,被誉为许涌关的一员。
一开始,燕文鸾对徐凤年持有怀疑态度,但后来在与世子深入交往后,了解了徐凤年的宏大愿景,他转而支持并协助清理官场。
两人在一个核心理念上达成共识:只要北莽敢有野心,北凉将毫不犹豫地挥动刀剑。
这也是燕文鸾坚决举刀反击北莽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第二次凉莽大战结束后,燕文鸾卸甲归田,静养天年。
他对北凉的小公主徐念凉百般宠爱,度过了幸福的晚年。
何仲忽,北凉军的三品武将,早年便跟随徐骁参与春秋乱战,是徐家的老将之一。
他曾以八干骑兵大破后隋军的四万步卒。
何仲忽领兵治军具有古风,将部下视如己出,对待他们就像对待亲生儿子一般。
他秉持亲力亲为的原则,即便身为骑军的副帅,生活方式与普通士卒无异。
何仲忽没有家眷,除了几匹跛脚老马,他誓愿一生镇守北凉的边关。
尽管何仲忽的指挥风格没有鲜明的特点,并没有获得惊人的大胜,但在三十多年的军旅生涯中,他几乎未曾经历过重大的失败。
陆大远,作为最早随徐骁踏上战场的年轻士卒,他是徐家老字营中满甲营的顶级骑卒。
他在十四岁投身军旅,携带着徐家传承的第一代战刀。
仅一年后,他晋升为伍长,十六岁时已成为都尉,而在十八岁之际,他以一营副将的身份随着大将军徐骁踏上凉州。
徐骁曾这样形容他:“那个叫陆大远的小子,当初打仗时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