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滚灯
又是一个周末。
浅浅放学的时候,幼儿园的老师们布置了一项作业,由家长陪伴孩子制作一盏‘滚灯’
滚灯是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浙省,据说还和明代抗倭有关,民间还有抢滚灯的竞技比武习俗。
最主要的是孩子们喜欢,也觉得新奇,外部的大圆竹球罩住里面的小花灯,无论怎么滚动,里面的小花灯都不会熄灭,一直都是垂直向上,既安全,又美观。
小朋友们很喜欢。
但是却愁坏了大朋友们。
班级群聊中,家长们大吐苦水,或是说没有时间,亦或是直接表示不会做。
幼儿园的老师就知道会这样,于是在周五下午放学的时候,特意把滚灯的制作方法打印出来,每个孩子一份,带回了家。
可即便如此,也还是有家长叫苦连天。
好在老师也不强人所难,表示:不强求,主打对孩子的陪伴。
如此,这些动手能力差,亦或是根本就不想动手的家长才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江司辰和阚芷晴就不一样了。
夫妻俩都知道陪伴对孩子的重要性,于是第二天一早,江司辰就带着老婆和孩子外出购买需要用到的东西了。
然而想要找到竹子还真没那么容易。
还是江司辰灵光一动,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在浅浅有些小失落的时候,她的爸爸买了一张凉席。
阚芷晴和浅浅母女俩都不理解,直到回到家,才明白江司辰的用意。
“凉席里面是什么?是不是竹子?经过浸泡和蒸煮的竹条,韧性可是十分不错的。”
说着,江司辰就将新买来的凉席拆掉了,拿起一根竹条,果然很好折弯。
既然材料找到了。
也有制作方法。
所以就只剩下动手了。
好在浅浅是个动手能力极强的孩子,在她爸爸的帮助下,一个又一个竹圈制作了出来。
十个大圈,一个中圈,一个小圈。
其实最关键的地方就是中间的那个灯,如果制作不成功的话,随便一滚动,里面的蜡烛就会熄灭。
而且哪怕有制作方法,浅浅都觉得无从下手,在她的认知中,根本就无法理解。
好在她有一个好爸爸。
江司辰上网查询了一下,又看了看制作方法,很快就掌握了其中的要诀。
先把竹条用蜡烛烧一烧,然后掰弯,就可以让蜡烛的重心向下。
再分别取出直径不一样的三个圈,拿来棉线做两个垂直的轴,最后连接在一起,就大功告成了。
江司辰拿着它各种摆动,果然,用来安放蜡烛的‘烛台’真的会一直垂直向上!
浅浅很开心,小家伙蹦蹦跳跳着,然后奖励了爸爸一个甜甜的吻。
“爸爸,好神奇呀,你好厉害呀爸爸!”
“最后就剩下拼搭框架的这一步了,来,咱们一起做。”
就连阚芷晴都被拉了过来,一起动手。
前后不过十分钟,用来‘滚’的竹圈就拼搭完成了。
阚芷晴刚才也不是‘偷懒’而是在裁剪红色的纸张,因为她觉得把这些红色的纸糊在滚灯上,会显得更加好看。
说干就干,从江司辰手中接过滚灯的框架,阚芷晴开始了糊纸。
待这最后一步完成,‘滚灯’复刻完成了。
引燃之后,浅浅尝试了一下,滚了滚,还真的和描述的一样,蜡烛不会熄灭,甚至都不会改变方向,很神奇。
浅浅追着滚灯跑来跑去,这一刻,她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小孩。
家长群中也是有着实操的人的,但是第一步寻找材料就让他们望而却步。
还是阚芷晴提醒了一下,可以用凉席。
不过就算是阚芷晴把材料来源告知,他们也还是表示质疑,不信。
“凉席?假的吧,怎么可能,滚灯需要的不是竹子吗?”
“虽然凉席是竹子,但都被固定成型了,够呛可以吧。”
“我还是去买新鲜竹子吧,费点劲就费点劲,主打陪伴。”
看着家长群中质疑的话语,阚芷晴无奈的摇了摇头,“我就是贱!多管闲事!啊呸!”
她实在是懒得打字辩解,于是直接拍摄了一个小视频,是浅浅追着滚灯在外面跑来跑去的内容。
发送成功之后,那些表示质疑的家长又纷纷认错。
真的是何苦呢?
一时间,家长群中很多家长都出来冒泡,嚷嚷着去买凉席。
浅浅已经晚上滚灯了,其它小朋友们简直不要太羡慕。
尤其是到了晚上,滚灯滚动起来,更好看了。
浅浅一玩就是一个小时,直到累的跑不动了,才踢着滚灯回来。
只能说,如果愿意接触滚灯这种非物质遗产的东西,我们华夏的文化也许就能被更好的传承了。
很快就过去了一天的时间。
家长群中也陆陆续续有着家长完成了滚灯的制作。
老师看到后夸奖了学生家长,而学生家长也是不惜吝啬的把功劳挪到了……老师头上。
“都是老师平时教导有方,否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