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没瞒住
卢尚书也不惧。
冷冷瞥了一眼靖安王后,就对上首坐着的皇帝道:“讲到此处,就不得不夸一下李县令了才能了。”
“听说他为了补上上述两件事的窟窿,他和他的朋友,不眠不休地研究利国利民的东西。”
“而且已经成功一个。”
“是一种不用牛马,只靠自己两腿的蹬踏,就能跑得很快的东西,名为自行车。”
“现在正在研究蒸汽纺织机。”
“传说成功后,会比现在的人力纺织机快个十几二十倍。”
“如此的国之栋梁,你们不仅不珍惜,还这么不分青红皂白地陷害。”
“说,你是哪拿了粮商们的好处,还是被钱庄的对家收买了,才会故意埋没真相,有意陷害的?”
大火绕了一圈,突然烧到自己身上,督察御史有点慌。
他高声反击:“一派胡言。”
“我们督察院的人去过易宁县,也认真地调查过。”
“而你们却都是听说和传说。”
“焉知那些是事实,而非谣言?”
这……
好吧!
他们就是听说,不能证明那些是事实。
卢尚书和萧尚书齐齐不语了。
督察御史见自己获胜了。
却没有的得意的乘胜追击。
事实已经败露,他想从此事件中抽身。
就拱手向陛下提议:“既然此次调查的结果,不能让两位大人信服,那就我个人出钱,再派几个人调查一番,两位大人觉得如何。”
户部尚书想看看蒸汽纺织机的近况,闻言立马说:“正好,我们户部有人去那里公干,可以一同前去。”
工部尚书想把李正阳,和有才的朋友拉进工部,便也赶紧跟着开口:“说来也巧,我们工部也有人去易宁县公干,到时候一起啊!”
上手的工具人无言。
三个部门的一把手,就这么说定了。
朝会结束。
靖安王陷入恍惚。
恍惚他们方才议论的人是他儿子吗?
他们说他有才。
他们说他为民造福。
他怎么有点不相信呢!
他在回去的路上摇了摇头。
默默地跟自己说,他们说的应该不是他靖安王府的李正阳。
就算是。
那也不可能是他想出来的点子。
估计是运气好,遇到了一个足智多谋的人。
此念头冒出。
靖安王根据对废物儿子的了解。
越发觉得,那些英雄事迹,不可能是他儿子所为。
为了证实这个猜测。
他在回家以后,也让管家安排人手,去易宁县走一趟。
管家依令应是,应完,他问靖安王,“王爷还有其他要求吗?”
靖安王沉吟。
沉吟片刻后,他说:“如果那废物的身边有出谋划策的人,想办法处理了。”
管家不解,眼睛陡然睁大。
给他出谋划策,那不就是能让他走得更高更远吗?
王爷为何要如此啊?
就算不喜欢,也不该这么对待呀!
但。
他只是个下人。
靖安王并没有向他解释原因。
见他抬眼望自己,一副想要追问原因的模样。
他的眉头就不由一皱。
管家瞬间就懂了。
赶紧低下脑袋,恭敬回了一声是。
其中缘由,也在那一瞬间彻底明白了。
皇帝善妒。
不管是侯,还是王。
各家只准出一个有能耐的。
其他的。
要么老实地在后宅龟缩着。
要么远远地放在外面,绝对不能回到京都搅风搅雨。
目前世子再有才能,有名望,也只是国子监的学生。
想要出仕,还要经过层层考试,层层筛选。
大少爷要是一直废着。
他考多少年都没问题。
可大少爷一旦得到朝廷重用。
那他们靖安王府的世子,却得远离朝堂,去做那吃喝等死的闲散人。
不然就得外放别处,离京城远远的。
而世子又是他们王爷最宠爱的儿子。
是绝对不可能让他因为大少爷,做那远离朝堂,远离前途的闲人,或外放他处,归京无望的边缘人。
想通这一点。
管家虽然替李正阳惋惜不已。
可因为低微的身份,他也只能无条件地听从靖安王的安排。
派了一个专门收人头的人,前往易宁县。
与此同时的督察御史府。
督察御史也招来了自己的心腹管家。
让他找个信得过的人,悄悄地去宣平侯府走一趟。
告诉他。
易宁县的事情没瞒住。
他要和户部及工部公事公办了。
让兴安钱庄收收脚,别再去找那颗钉子的麻烦。
管家听出了老爷言语中的急切。
便一刻不误地出门。
一刻不误地安排人手去办这件事。
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