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传国玉玺
武青婴来到了两人的床前,她从床头,自己枕下拿出了一个盒子。 接着一袭宫装的武青婴,便手捧着盒子走到了两人的面前。这样子颇有当年曹皇后掷玺,怒斥华歆的感觉。 武青婴将印盒放在了桌上,然后缓缓的打开。 在盒子打开的一刹那。一道幽蓝色的光芒闪烁。一尊方圆四寸,五龙交纽的玉玺静静地藏于其中。 张无忌将这尊玉玺从盒中取出,在手中把玩着。 前看看后看看,最终看到了那缺失且用黄金镶补的一角。见到这缺角的玉玺,张无忌甚是激动,随后又看了看印章下的八个字。 正是所有男人都没办法拒绝的那八个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张无忌的手微微的颤抖着,他看向面前的朱九真随后问道:“真姐,这可是传说中的传国玉玺?” 但是朱九真的回答,多少让张无忌有点失落。 朱九真摇了摇头说道:“自然不是。我曾听杨丞相等人说起过,真正的传国玉玺已经在后唐末帝李从珂的手中遗失。” 张无忌将玉玺捧到了朱九真眼前问道:“那这个是咱们自己私刻的?” 朱九真却又是摇了摇头,朱九真回答道:“这个倒也不是。这个是从一个姓赵的年轻人那里得来的。就在无忌你们西行走后不久,这个年轻人便以献宝的名义朝见了我,便将这方玉玺献上。还说期望我们未来可以驱逐胡虏光复汉家天下。” 张无忌皱眉说道:“哦?姓赵的年轻人?又有这等宝物随身,此人可是大宋宗室之后?” 朱九真还未回答,张无忌却又摇摇头说道:“不,不对。当年临安城破,少帝虽降于蒙元,但宋末帝却与陆秀夫等人誓死抗争到底,到最后十几万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纷纷跳海殉节,就算有这样的重宝,怕也早石沉大海了。况且这传国玉玺自残唐五代就失落了。宋室也未得此宝物啊。” 朱九真闻言笑道:“无忌,你不必想这件事了。还是我来告知你吧。那个年轻人虽不知身份,但他却将这玉玺的来历告知了我们。” 听到有故事可以听,张无忌也来了兴趣,他问道:“哦?如此,真姐倒不妨说来听听。” 朱九真于是便开始讲述这枚玉玺的来历。 这枚玉玺虽然并非是真正的传国玉玺,但却也来自一个强盛的皇朝。 这个皇朝就是中华史上最为强盛的“大唐”。而篆刻这枚玉玺的皇帝,则是唐太宗李世民。 隋朝末年,隋炀帝荒淫无道不恤民力,最终导致民不聊生,天下大乱,各地豪强纷纷举兵。 但这颗传国玉玺却在隋炀帝死后,并未落入任何一个诸侯的手中。而是被萧皇后收藏,萧皇后辗转于宇文化及与窦建德等人之手,最后流落于突勒。 大唐初年虽然立国,但却无传国玉玺。唐太宗为了聊以自慰,于是便命人篆刻了这枚玉玺。后李靖生擒突勒可汗,荡平草原十八部,重新劫回了萧皇后。唐太宗得到了真正的传国玉玺后,此物便被封存。在太宗死后陪葬于昭陵当中。 但在唐末五代时期,节度使温韬将大唐皇陵尽数盗掘。此印玺也重见天日。 后辗转流落于民间。在南唐立国后,此物被献给了南唐皇帝李弁。李煜降宋后,此物又归于宋室。封存于宋室的府库当中。 直到南宋理宗时期被一名江湖奇人从府库之中盗出,自此再度流入民间。 朱九真最后说道:“就这样,那名姓赵的年轻人,便又将这枚玉玺进献给我们了。” 张无忌看着手中的玉玺,感慨的说道:“嗯,没想到这个竟然有这么离奇的故事的。既然此物到了我们的手里,那么假的也能变成真的了。” 张无忌抬眼望向朱九真问道:“对了,真姐。那名进献宝物的年轻人,后来如何了?他有此献宝之功,应该加官进爵才是。我看封他一个侯爵都不为过。伱们是如何赏赐他的?” 朱九真摇摇头说道:“赏赐?这倒是没有。这个年轻人很奇怪,他并未留下具体姓名,只是说自己姓赵是来献宝的。他将此物的来历全盘告知我们后,便离开了。我让杨丞相以千金相赠,此人也是婉拒了。只说希望我们不负众望驱逐胡虏。” 张无忌喃喃说道:“这倒是奇了。天底下竟然还有这种人。看来此人的身份不一般。只是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再见到他。我倒是很好奇此人。” 张无忌说完后,便将这枚传国玉玺,重新放回了盒子里。然后将盒子盖好后,就推给了朱九真。 朱九真见状问道:“无忌,你这是做什么?我让青儿将这个拿给你,就是想让你把它拿走。那朱元璋派遣马氏来旁敲侧击的讨要过好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