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第630章 大明制造带来的压力
一次科举,前前后后少说也得两三个月吧?
这还是最少的。
真要一年来一次,好家伙,一年小半年都为这事儿忙活去了,大家还干不干别的了?
李二摇头道:“众卿可有了解过我大唐的读书人?他们中许多人都有一颗拳拳报国之心,可却是报国无门。
明明胸有锦绣才华,却是一点儿机会都没。
有些人,甚至在长安一等就是数年,可却是等了个穷困潦倒。
而我们振兴文教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让更多的有志之士能一展其抱负么?”
“陛下,纵使如此,可这一年一次的频率也太高了。而且,科举一次,动的可不止长安一处,各地都要动,至少,我们得需要一个完善的安排才行,总不能各地的学子一股脑的都涌进长安吧?
开常科,老臣觉得极为妥帖,可既然要开常科,就要从长远计划,各县州府到长安,都应该有所安排才是。”房玄龄却是不为所动。
他不知道么?
怎么可能,每日不知道有多少人向他府上递拜帖,不就是想搭上他这艘大船么。
如今甚至有不少人互相吹捧搏个才子的名头,就是为了能在长安搭上某一家勋贵。
如今的给事中马周,不就是搭上了常何的门路,而从此扶摇直上的?
好吧,他们这些人,其实是看不上马周的。
李二闻言,倒是不恼,反而点了点头,说道:“房爱卿说得在理,这样,众卿商议一番,拿出一个章程来。”
他不知道不妥么?
他当然知道。
只是他也只是一个想法,至于具体怎么操作,他知道个屁。
但他很清楚,常科必开!
从今天的见闻而言,他其实很清楚,再不开常科,大唐培养的人才,都便宜了李承乾了。
关键是那些家伙,包括房玄龄等人都不觉得这样有任何问题。
在他们看来,无所谓,反正肉都烂在一个锅里,谁吃都是吃。
可在李二看来,那就不同了。
这是有人在从他的碗里夹走了那块肉!
对于这一点,李二是决计不会允许的,谁也不行,别说是亲儿子,亲爹他都撵下去了!
而房玄龄等人见李二这么说,也恍惚了,不是,什么时候我们陛下这么听人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