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第332章 北魏后裔 ,文帝嫡系。
想的那样,他这会儿就该回长安了。
而就在最近几天,日月山又有几家商号开业了。
其中最大的莫过于元氏商行。
说起这元氏商行那就有些意思了,据说,这元氏商行乃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后裔。
这来头就有点儿大了哈。
当年拓跋宏推行汉化之后,改拓跋氏为元氏,这也是草原上元氏的由来。
不过这些年来,草原上元氏的族人几乎都重新改回了拓跋氏,所以元氏商行一开业,就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毕竟草原上很多人都是昔年北魏灭亡之后,定居于此的。
毫不夸张地说,元氏商行开业的时候,就连普西偌、伊原锡这些大明的高官都亲自去捧了个场。
没办法,看到这个名字,他们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拓跋宏。
毕竟是这一位,曾经将他们鲜卑一族带到了另一个高度。
这种民族自豪感还是有的。
也就是因为这种原因,元氏商行开业第一天,就异常火爆。
在元氏商行对面,也有一家酒楼,是长安来的商贾开的。
虽然日月山有长明酒楼一枝独秀,但并不意味着其他酒楼就没有生存空间,毕竟随着日月山的人口越来越多,而且长明酒楼定位就是高档酒楼,也不是每个人每天都消费得起的。
这就是商人的智慧。
当市场形成之后,他们根本就不需要别人去引导,他们自己就能在市场中发现商机。
尤其是当大唐禁止粮食出境后,大明也要求大唐的商队自备干粮,这就让中低档酒楼的市场一瞬间就引爆了起来。
这事说起来吧,也有意思。
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些商人那是真的把钻空子这件事儿,干到了极致。
怎么说呢?
他们每次来大明的商队本来就人多,大唐也允许他们自备干粮,毕竟大明的很多货物都是大唐需要的。
也能丰富大唐的商贸市场,大唐也能从中获取巨额的商税。
可这些商人那是真的贼精贼精的。
事情操作起来也简单,报备三十日的足额粮食,他们可能十五日就回去了,剩下十五日的口粮,就成了酒楼的粮食。
要知道,那是一支商队十五日的口粮啊!
一支商队少说也有百八十人!
对于此,李承乾自然不会拒绝,这是好事。
“裴老,这一手高啊。”酒楼靠窗的地方,裴默正和他带来的一群年轻人坐在窗口,看着元氏商行火爆的场景。
裴默摇了摇头,笑道:“和老夫有什么关系,这元氏可是陛下找来的。”
他嘴里的陛下自然是李渊。
当初李渊和武士彟在太安宫里就此事商议的时候,两人就已经沟通出了这个想法。
一分钱一分货,就是这么个道理。
既然裴默他们的筹码不够,那就再给他们加一些呗。
对于李承乾而言,没什么比元氏族人,更加厚重的筹码了。
至于说李渊是怎么在长安就搞定了元氏的,那就不得而知了。
“那我们接下来要怎么做?”又有人问道。
裴默笑了笑,道:“不着急,现在我们要做的事就是等,我们手里的底牌已经放出去了,现在就是等殿下的应对了。
对于殿下来说,元氏可比我们金贵多了,也重要多了。”
“确实,我们现在只能等。”又有人说道,“而且,现在大明不说缺不缺少官员的问题,就大明王廷本身就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其中,最棘手的莫过于粮食问题。
如今,大明王廷的老百姓,几乎都集中在了工坊之中,畜牧业和农业几乎都荒废了。
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一个妥善的解决,大明未来堪忧啊。”
不得不说,这些家伙还是有些见识的。
当然,也就只是见识罢了。
整个大明看到这个难题的人,不说一万,八千是有的。
但问题是,看到了又如何,有几个人知道怎么解决。
难题之所以叫难题,就是因为你明明看见了,但就是无能为力,这才叫难题。
裴默也点了点头,说道:“这事儿不好处理。”
正说着,有人推门而入。
“裴老,元氏族长来了。”来人说道。
裴默闻言,赶紧说道:“快,有请。”
他说完,原本还坐下的几个年轻人立马站起了身,走到了裴默身后。
不多时,一个更像汉人而多过于异族人的中年汉子带着人走了进来,爽朗地说道:“元平见过裴老。”
“元族长多礼了。”裴默伸手道,“请坐。”
元平其实本名袁平,当年北魏覆灭后,他们这一支并没有进入草原,而是就待在了中原。
因为元氏的指向性太强,当年为了避祸改元为袁,这些年一直在汉人的地界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也不知道李渊是怎么找到他的,并且说动了他动身前往大明王廷,这才有了元氏商行。
大家都不是傻子,回到鲜卑人的地盘上,改回元氏,自然便利多多。
毕竟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