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智能机半年筹备期
淡马锡投资。
神州就更别提了,其销售渠道,售后一直是个问题。
反倒是青云看起来更靠谱些,李泽华提出的计划野心勃勃,偏偏又有落地的可操作性。
毕竟一开始就定位在中低端走量,国外对这块的技术几乎没有封锁,只要有钱就行。
加上和比亚迪,怀旭的代工厂签约,各项准备工作稳步推进中。
李家坡着急啊,这可是个巨大无比的蓝海市场,光想一想内地每年几千万台手机销售市场,都让人羡慕的发狂。
如果搭上这条线,能顺利在手机市场分一杯羹,扶持起狮城国际这等标杆企业,后期和弯弯,棒子争一争欧美市场,也不是没可能。
手机芯片市场,大有可为!
“具体什么条件?”
听听无妨,李泽华安排办公室做的预案又不止一份,只要李家坡出的起价,先安排在李家坡,马来亚组装也不是不行。
大不了往欧洲卖,先抢占中低端市场再说,李家坡加马来亚,通过英格兰这个搅屎棍,往欧洲大陆的销售网络铺设还是相对简单的。
可惜具体政策出台还早,李家坡也要看到实际行动,才会拿出真金白银来。
“那就先等等吧,一点诚意都没有。”
面对这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郑俊泉只能苦口婆心的劝,“李总,微信微支付和二维码的推广工作,都离不开智能手机的普及。
如果我们能趁着这段空白期,迅速在李家坡,马来亚站稳脚跟,才有足够的利益,打动更多电信运营商。”
“你说的这些我都懂。”
李泽华毫不犹豫道:“狮城国际的订单我可以给,就当照顾盟友,但产业链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成的。
内地得天独厚的优势,是经过几代人不懈努力积累起来的!
哪怕给我几百亿美元补贴,也不可能在东南亚全盘复制一个,哪怕是无限缩小版。”
见他还要再劝,李泽华就道:“具体情况摆在这儿,不是我不愿意,而是没这个能力。
只有等国内站稳脚跟,再向国外扩张,莪个人预估三五年内,肯定要大规模走出去。
但绝不是现在,郑总,我个人希望你的工作重点,放在如何扩展销售渠道,拉拢当地实权派为公司保驾护航上来。”
郑俊泉见事不可为,马上退后一步,鼓动公司在东南亚建厂,搞统一供应链,是为了加强他在公司话语权。
顺带能拿到受益各方特殊的友谊,奈何现实情况不允许,他也就要为个人前途考虑。
青云体系的发展前景勿用多言,他肯加入,也是看到公司和淡马锡合作的基础,以及即时通讯,智能手机市场的无限美好未来。
“林总,软件硬件方面的研发工作,托你多费心。”
对林文定,李泽华不用过多言语,因为技术宅嘛,只要科研经费和后勤保障做到位,其它没什么事。
林文定也是这么想的,刚才谈话,他一直神游天外,有这个时间,还不如和技术团队商量一下,怎么把软件运营的bug解决掉。
全程通过电话视频参加讨论的魏克俭,终于有机会开口,先是汇报了在美利坚和谷歌,高通,苹果等公司沟通细节。
随后建议公司在硅谷开设办事处,专门负责和各大公司沟通交流。
手里有了钱,说话就是硬气。
李泽华大手一挥,直接安排,随后询问一些专利授权相关的问题。
魏克俭面有喜色,“谈判的进度非常快,尤其是谷歌愿意派人到李家坡和魔都,协助我们共同研发。
高通的合作可能要更慢一些,它们的产能不一定能跟上进度,需要到十一月份,才能开始大规模供应。”
智能手机市场的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也不是有钱就能买到想要的一切。
就比如高通从来没想过,有初创公司,还没经过市场检验,动辄就敢开口百万订单的。
这可不是一百万美元,而是上百万枚手机芯片订单,搞得好像开玩笑似的。
殊不知李泽华对高通s2和s3两款单核,双核芯片了解很深,那会他都开始深入接触电子产品了。
大米1不就是搭载高通s3双核么。
至于s2,无所谓,这玩意在目前市场上还是很能打的,产品相对成熟可靠。
差不多有一年半的时间,不会落后于市场主流机型,那还有什么可考虑的。
订的多,单价就低,单价低才有竞争优势。
李泽华别的想法没有,只要能顺利拿到核心专利授权,测试原型机没问题,他就敢大规模上马。
时间么,满打满算有个半年筹备期差不多,正好那时候朝旭电子也该暴雷,清理清理正好派上用场。
魏克俭哪知道这里面的弯弯绕绕,他只需要负责筹备好,在美利坚的实验室,做好产品测试和技术引入工作就行。
公司账上资金充足,确实没什么可担心的。
随着海外事务一项项被处理好,时间已经不早了。
等李泽华他们几个出来时,外面已是肉香飘洒,纯自助,端着酒杯从头吃到尾都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