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向我学兵法?你卫青敢学,我可不敢教!
小半个时辰之前,樊千秋在卫青的“护送”下,离开了廷尉正堂。
公孙敬之立刻回去向义纵上报樊千秋脱困之事,简丰要去料理稚的后事,豁牙曾亦有事情要办。
加之卫青今日未带随从,所以待公孙敬之几人离开后,便只剩下樊千秋与卫青二人单独相处了。
起初,樊千秋还想着该如何开口,将卫青“诓”到万永社坐一坐,没想到卫青主动提起了此事。
原因倒也简单,卫青说的是“乃县官口谕,要卫青护送樊千秋回到万永社,方可回未央宫复命。”
樊千秋心中暗喜,情不自禁地连说了好几次“君恩浩荡”,才与卫青并辔而行,朝万永社赶去。
二人行在路上,樊千秋自然有不少事情想问,可却又不得不压制着内心的惊喜,作波来不惊状。
毕竟,此刻的卫青是未立尺寸之功的建章监,麾下不过五百从中骑,在朝堂和长安都籍籍无名。
樊千秋此时若表现出过份的热络和讨好,反而有阿谀奉承的嫌疑,进而引起卫青的轻视和不屑。
于是,樊千秋便只能有一搭没一搭与卫青谈论着关中一带的风物,并未涉及到大漠和匈奴之事。
史书上,对元光五年之前的卫青其实着墨不多,只提到他曾被馆陶公主派人袭杀,差一点殒命。
所以,经过这小半个时辰的攀谈,樊千秋对卫青也有了直观的了解:谦和守礼、诚以待人、有城府、无歹意。
倒是和史书上呈现出来的形象并无二致。
距离万永社总堂还有一里路时,卫青忽然放慢了前行的速度,竟然主动将话题引到了要紧之处。
“樊社令,实不相瞒,我其实已经与你见过一次了。”正骑在马上的卫青自然而然地笑着说道。
“哦?敢问将军,不知在何处见过我?”樊千秋听罢倒是有一些惊讶。
“我时不时会出入清明河沿岸的乡市里市,采买马秣藁刍,有一日恰好见到樊社令,印象深刻。”卫青笑道。
“不知下官那日做了何事,竟让卫将军印象深刻?”樊千秋也笑了,他以为卫青见到了自己整肃街面的狠劲。
“那一日,樊社令……”卫青又顿了顿才接着说道,“樊社令于乱局之中取了窦桑林性命,让我大开眼界。”
“啊?”樊千秋有一些意外,他尴尬笑了几声,才摆摆手谦虚道:“是运气好罢了,不值一提,不值一提。”
“樊社令这就过谦了,那一日樊社令指挥得当,万永社子弟又进度有度,才能做到以弱胜强,以少胜多……”
“尤其是最后那一箭,就更是神来之笔,转瞬破局,一举击溃当面的强敌,让我心生敬佩。”卫青真诚赞道。
若是别的什么人夸赞樊千秋,那他定会心安理得地接受下来,可如今说话的人可是卫青啊,他不敢居功自豪。
“哈哈哈,卫将军过奖了,这只是私社争斗的琐事,上不得台面。”樊千秋摆手笑道,但心中仍有几分得意。
“虽是私社争斗,但亦符合用兵之道,古人有云‘兵者,诡道’,不知樊社令对兵法可有研习?”卫青问道。
“只是……略懂。”樊千秋被赞得有些飘飘然,下意识地说出了口头禅。
“当真?”不喜形于色的卫青忽然勒住了缰绳,有些激动地看着樊千秋。
“这……”樊千秋发现自己一时疏忽,说了不该说的话,可却已覆水难收了,“这……当真只是略懂而已。”
“樊社令,实不相瞒,今日县官并未打算派我来此,只是我恰好就在宣室殿里,便主动请缨来送县官手令。”
“这倒要多谢将军相救了。”樊千秋疑窦丛生,不知性情稳重的卫青为何会提起此事。
“其实,我抢着要来送县官手令,不只为了公事,也有一件私事。”卫青诚恳地说道。
“不知这私事是何事?”樊千秋问道。
“我现在是建章监,麾下有五百从中骑,县官命我将其练为新军,那日见万永社子弟进退有度,甚羡慕……”
“所以想向樊社令请教,到底是如何将社中子弟训练得进退有度,我想将此法移用到训练新军之事上面去。”
卫青表情极其诚恳,未见到丝毫作假,看来今日是真心来求教的。
“只是为了这件事?”樊千秋反问道。
“自然不只为此事,樊社令得空的话,我日后还想常来万永社走动,多向樊社令讨教讨教这兵法上的事情。”
“这……”樊千秋听完很有一些头痛,其实,他最怕的就是此事了。
抛开所谓的利益,哪怕与卫青结下淡淡的君子之交,也是一种荣幸。
更别说能与他讨论研习兵法了,那不知是古往今来多少战将的夙愿。
但是,当机会真的摆到樊千秋面前了,他却不敢随便“大放厥词”。
卫青此时还没有到漠北的沙场征伐过,哪怕有天赋,却是一张白纸。
樊千秋若大言不惭地在他面前卖弄腹中那点不知几手的兵法知识,不仅帮不到对方,极可能还会将其带入坑。
毕竟,在战场上和在朝堂上那可不同,实在是太过于依赖领兵主将的“灵光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