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立秦国,建天子旌旗
“大王,这皇帝郭威当得,何故大王你当不得?”
李从益看见杨骁似乎没有称帝的想法,顿时急眼了,咋咋哈哈的进言道:“刘家的皇位大王不稀罕,实属正常。”
“那就另立新朝!只要大王你登高一呼,必将四海云从,众望所归!”
“请大王三思!”
“住口!”
李从益的话音一落,就被杨骁呵斥了一声。
“皇位,于孤何加焉?”
“郭威篡逆,孤绝对饶不了他。”
“范质!”
被叫到名字的范质立马站了出来:“臣在!”
“你即刻替孤起草一道《讨郭贼檄文》,务必要将郭威的罪行一一罗列于其上,务必言简意赅,使人振聋发聩,号召天下节度使、刺史,四方豪杰,随孤一同举兵,伐无道,诛郭贼!”
“诺!”
范质当即欣然领命了。
他才华横溢,文采向来极好,写出来的文章更是妙笔生花。
杨骁让范质来起草檄文,那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大王,臣有一言,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这时,适才归附不久的王溥站了起来,欲言又止的对杨骁问了一句。
“但说无妨。”
“大王,臣认为,汉室灭亡,已经不可避免。大王你既然不愿意称帝,也当更进一步,进爵国王,加九锡,建天子旌旗,以便于更好的号令三军将士,四方豪杰!”
杨骁的想法,似王溥这样足智多谋的人也能看得出来,揣摩一二。
就目前来看,杨骁要跟郭威逐鹿中原,有两条路可走。
其一,另立新朝,自己当皇帝,然后跟郭威真刀真枪的干一仗。
其二,名义上仍是后汉王朝的藩臣,把郭威视作“篡逆”的反贼,号召诸藩镇一起讨伐。
杨骁选择了后者。
这两种选择有利有弊。
杨骁自立为帝,跟郭威分庭抗礼的话,能迅速笼络人心,激励麾下诸文武以及军队的士气,但是中原、河北诸藩镇节度使的态度就不好说了。
关键是辽人那边,未必就不会从中作梗,想着浑水摸鱼。
杨骁还当自己是后汉朝廷的臣子,如此一来,他跟郭威的这场战争还属于是“内战”,杨骁占据着“讨逆”的名义,站在了道义的制高点。
等到了一个合适的时机,杨骁再改朝换代,荣登九五,也还为时不晚。
所以,王溥就劝谏杨骁自封“国王”,也就是一字王,这样能更好的号令群雄。
别忘了,现在的杨骁是北地王,属于是郡王,二字王,跟符彦卿、高行周是一样的。
自汉代以来,国王(亲王)爵的名号一般来源于春秋时期的国名,传统上以“秦、晋、齐、楚”四个封号最为尊贵。
因为这四個封号代表的国家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强大的,接下来是“鲁、赵、魏、梁、燕、代、陈、韩、宋、吴、越”等一档次。
较低的郡王爵封号一般为两字,如“常山王”、“长沙王”、“中山王”、“成都王”等。
常山、长沙、中山、渤海、成都这些都是郡的名称。
还有用非地名作为王爵封号的特例,例如“恩王”、“义王”等。
杨骁现在不愿接受郭威的册封,也不愿承认郭威伪周朝皇帝的身份,故而他自立为王的话,倒是说得过去。
“好。”
杨骁想了一下,便道:“自即日起,寡人号‘秦王’,立秦国,定都洛阳,建天子旌旗,仍沿袭‘乾祐’年号!”
“王上圣明!”
诸文武尽皆跪了下来,齐声山呼道。
国王、郡王,一字之差,却也是天壤之别的。
至少,杨骁自立一国,还有了洛阳作为都城,建立天子旌旗的话,能给麾下的诸文武加官进爵。
值得一提的是,杨骁自号“秦王”,那是有着历史渊源的。
因为他治下的这些地盘,在古时候属于秦国。
“叫寡人‘大王’!”
“大王!”
“……”
群臣也都颇为无语。
杨骁似乎比较在意别人对他的尊称。
成为秦王以后,杨骁的自称就从“孤”,变成了“寡人”!
孤家寡人!
“大王,臣有事启奏!”
锦衣卫都指挥使符昭信站了起身。
“说。”
“近日来,锦衣卫抓到了不少郭威派来的细作。其中,有一些细作身上还携带郭威的诏书、亲笔信以及印绶。”
符昭信皱着眉头道:“臣命人对那些细作严刑拷打了一番,根据他们的供词所知。郭威打算煽动陇右、河西治下的蕃人作乱,并给他们封官许诺。”
闻言,杨骁只是淡然一笑,道:“郭威还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文伯,你即刻派人前往河西、陇右,告诉卫峥和高怀德,让他们务必使治下诸州地方戒严,凡有轻举妄动者,杀!”
“诺!”
王朴立刻就领命而去了。
郭威会在背后搞这种小动作,实际上杨骁早就猜到了。
河西、陇右初定,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