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半遮半掩的费诗
着从这万余人里头找赋税、兵源,是不能了。”
“李君以为,人比攻城略地更重要?”
“自然,人更重要多了,昔日黄巾之乱刚开始的时候,天下诸侯无不以会杀人称之为能,曹操就是如此,屠宛城、屠徐州,不胜枚举;可如今乱世稍歇,天下稍安,就是要看谁能活人更多,把人都聚集起来,自然就胜了。”
这种观点或许现在的人很难理解,但是从刘备这么多年颠沛流离下来却还能东山再起,最关键不就是他有那么一些核心的团队成员一直都在身边吗?
回到北伐的目标来,如果能够为整个南郡,从襄阳以南,到江陵以北扫清安全,将肥沃的江汉平原土地都纳入荆州军屯田的范围,如此的话,李承完全有信心,两三年屯田下来,足够为十万大军提供充沛的军粮。
他上一次北上就看到了汉水两侧肥沃无比的土地荒废着,心下委实可惜,南阳郡那就太远了,只要把南郡的土地都利用上,几年下来,成效绝对惊人。
中国人只要保证人身安全得到保证的前提下,种田是绝对没有任何问题的,因为种田吃饭,深深浸润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骨头和血液里。宛城军民南下,江陵城之中未免有些怨言,为什么会有怨言?无非就是土地不够分罢了,若是江汉平原上的那些荒废的肥田都能拿下来归属荆州官府管理,那怎么会有纷争。
听到李承说起了屯田的伟大前景,费诗都忍不住暗暗赞叹,这位李继之,果然是没有当错这个屯田部别部司马的官儿。
“听闻李君,有神农之学,乃是农家传人?”
“有神农之学知晓,却也不是农家之人,”李承笑道,“吾家所学颇杂。”
费诗点点头,又讨论起了另外的话题,似乎他要问李承就是这两个问题,问完了知道了答案,于是就没有什么正经事了,讨论起诗文经义等事,月上中天,天地之间一片明亮,过了一会,蔡菁来找李承,当了恶客,“明日粮草定额拨付之事,主簿还要和继之兄商议。”
李承起身朝着费诗告辞,“还有军务要料理,请司马恕罪。”
费诗看着李承离开,“卧龙先生的这两道题,这位李继之,”费诗喃喃,“对答如流,虽然不见得能够答中卧龙先生的心思,但这一番话,可谓非天才之能也。”
两人离去,李承悄悄地对着蔡菁说道,“怎么过了这许久才过来?吾不是叫存瑾兄过了半个时辰就来说有事?”
蔡菁翻了翻白眼,“吾倒是想着早些来,只是被汝那位大哥拉住,一定要吾比射箭,不输了三场,怎么肯放我出门?”他又吐槽道,“已经是中郎将了,却还是和力士一般,要角斗比武。”
“不可如此无礼,”李承义正言辞,“汝乃是前军部曲督,坦之兄乃是虎贲中郎将,又是前军护军,也是归属坦之兄管辖。”
蔡菁气极反笑,“好,好,好!吾每日被汝拉着发文写字当差,没想到还要被关坦之名正言顺地羞辱,这下子可是……”
他还没说出后面半句话,江面上突然传来了一声号角长鸣声,一艘带着火把的船只从汉水上游飞速前来,显然是又有人或者是消息到了。
两人对视一眼,来不及再争吵什么,都到了中军大帐前等候,卫开又来报,“汉中有军情来报!”
来的信使禀告:“汉中王命宜都太守孟达从秭归北上攻伐房陵,命副军中郎将刘封从汉水顺流而下攻打上庸郡。”
这个情报一告诉,关羽就明白了,“东三郡指日可下。”
所谓东三郡,是指在汉中以东的三个郡,即房陵、上庸和西城三郡的统称。
需要指出的是,房陵、上庸和西城原本是益州汉中郡的三个边陲小县,直到建安末年才改县为郡。
房陵郡的治所在房陵县(今湖北房县),上庸郡的治所在上庸县(今湖北竹山县),西城郡的治所则在西城县(今陕西安康)。
东三郡四面被秦岭,巴山,武当山,巫山阻隔,是一个标准的四塞之地,但境内有汉江贯通,南河,堵河,金钱河连通汉江,呈网状辐射。对外群山环抱,地势险恶,内部水运发达,往来频繁,只要取得了东三郡,打通了连接荆益的枢纽,那么荆州益州除却长江航道和秭归路上狭窄的陆路之外,就又多了汉水一线的通道了。
“可要荆州出兵配合?”
“请将军自行处置,”这一位信使就真的只是信使了,“东三郡原本在南郡之侧,为北伐之事方便,刘孟二军由将军节制。”
信使走后,关羽命人拿出来了地图仔细翻看,东三郡就是汉水中游的关键所在,连接起了汉中盆地和江汉平原中间的一片山地,易守难攻,此地原本也没多少人在意,昔日刘璋治理蜀中,此地虽然为益州所在,但天高皇帝远,关系最为密切的汉中也在张鲁治下,故此刘璋实际上伸不到这里,只能是认命当地的士族为太守。
而东三郡的位置,不仅在靠近益州更是靠近中原,此地算的上是鱼龙混杂,大家都能插一手,不过自从曹操失去了汉中,东三郡最大的对外交往通道——汉水的上下游都被刘备势力占据或者是准备占据,东三郡落入汉中王的手中,也是时间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