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出
播出 要说本地台开播这件事, 广播还是帮着宣传过的,感兴趣的人还是会调到频道看一眼, 毕竟是新鲜事情, 大家还是爱凑热闹。 要说开场也没啥不一样,正儿八经地讲话,倒是女主持难得的漂亮, 名牌上写着韩月玲, 倒叫人多看几眼,寻思能搞出什么花头来。 开场第一条新闻是关于鱼的。 沪市靠江, 甭管什么季节, 码头上五六点总是有人想赶头一船捞出来的鱼, 觉得新鲜, 对菜市场的鱼没那么喜欢, 大家倒是更多买肉蛋菜。 赵秀云一开始主要是想帮他们宣传一下, 其实菜市场里卖的也是活的,都是比散客们更早,从渔船批回来的。 有一位卖鱼的摊主姓黄, 前好几天收到通知, 就张罗起来, 居然在菜市场架锅烧油, 现场做一个红烧鱼片, 非要节目组的人吃,还打包票说:“老黄家祖传的烧法, 味道一绝, 来买鱼的都可以学啊, 现给你们做也行。” 是为把生意做大,啥都顾不上了。 闻着味道是真的香, 毕竟人家都做了,赵秀云就寻思尝一口,还别说,摄像机里头,她眼睛蹭地亮起来,一点不带作假说:“非常好吃。” 表情太有说服力,有的吃饭晚的人家,看着电视就拍板说:“哪个菜市场,明天我也问问去?” 毕竟在哪买鱼不是买,能顺道学个菜回来也行。 在家看电视的一家三口早在妈妈/媳妇拍节目那天吃过了,现在想起来还流口水,实在是味道香,一般饭馆里头卖的根本比不上。 苗苗还有点回味地砸吧嘴说:“爸爸,我们明天能吃鱼吗?” 方海只盯着媳妇那点笑容看,说:“行,给你买。” 很快就是第二条,是关于鸡蛋的。 这条新闻比较巧,正好赶上人家在吵架,闹着非让电视台的人主持公道。 卖鸡蛋的,有的论斤,有的论个,总价钱上其实差不离。 有位大姐是按个买的五分钱一个,回家一称,八个鸡蛋只有三两,一般十个鸡蛋一斤,她就觉得自己买亏了,非要来找小贩理论。 小贩觉得自己是明码标价卖——价钱还不是她定的,现在都是统一价,得和各国营单位持平,顶多是不收票可以贵个几分几毛,但要想有生意,基本都卖得差不多。 而且像她这样论个卖,那可一个一个都是买家亲手挑走的,买的时候不说,回过头又来找,讲句难听点的,她怎么知道还是不是她的鸡蛋。 反正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赵秀云没帮着调解,倒是市场管理处的人上场。 因为前些年种种原因,执法人员的名声一向不太好,外间其实都在传他们私下还收“保护费”,其实根本没有的事。 毕竟受贿十块钱就得去劳改,几乎是一举报一个准,谁也犯不着啊。 这次节目也是替他们正名一下,人家下大力气配合,务求表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连今儿出镜的人都是精挑细选的。 两个字,精神。 腰板挺直、眉目有神,好家伙,事主架都不吵了,就盯着小伙子看。 现在哪家的电视不是一堆人围着看,那叫一个议论纷纷,有的前头看吵架就直吆喝,都是大马路上有什么热闹都要去凑的主,恨不得人就在现场,都赶上看《铡美案》的劲,想进里头给断案。 谁看电视看得像今天这么热闹,一传十,十传百,尤其是最后还有本周菜市场价格播报,大家听得聚精会神。 这也是刚想出来的办法。 主要为了方便市民,毕竟现在大部分东西还是凭票买,菜市场的东西又不要票,价格总会给定得高个几分几毛的,还得按季节定,再赶上门路广些的,卖本地不太有的水果蔬菜。 总之菜市场是很便民的地方,也让大家别再在菜站、肉站大排长龙。 现在什么消息都不方便,靠口口相传,菜市场虽然大,从头转到尾什么都能卖上,但有的人先入为主就觉得私人的东西贵,平常根本不往这边来。 也导致什么巷子口、家属院门口的无证小摊贩猖獗,其实卖的价格都一样。 而且流动摊贩,哪有官方的有保障,可以说市里几大部门,都为如何响应政策鼓励个体经营,又最大程度上不要影响城市的方方面面,做最大的努力。 这期节目可以说目的达到了,不管是各部门还是电视台,只看第二天的讨论程度就可知。 方海还想去买鱼吃,鱼骨头都没轮上。 反而是媳妇下班提回来一饭盒满满的鱼片,说是人家特意送到电视台的,一句话没说撒腿就跑。 台长想着“开门红”,本来要张罗着吃饭,索性去把钱结了,当作福利发下去。 跟同事吃哪有跟家里人吃得香,赵秀云饭盒盖子一掀开,说:“吃吧。” 给她的最多,毕竟她是负责人,军功章占一半不过分,倒把禾儿炒的菜给剩下——她也不是天天有空回家做饭,比妈妈还忙,正赶上今天有时间。 赵秀云吃过饭把剩菜喂给小黄,算起来它也是四岁的大狗,养得好,不知道多威风凛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