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有小诸葛了?
战略重心,自此从雒阳,转向了许昌。
曹军推进到成皋县,直抵虎牢关。
虎牢关既护住了袁绍,其实也护住了雒阳,不过,也阻隔了曹军救援陈留。
知晓袁军动向后,曹操当即领兵南下,他要经梁县,回颍川,去许昌觐见天子。
救援陈留或许来不及,但在陈留陷落之前,大军要回到许昌,阻袁军继续南下。
···
中原变数频生,而各方皆翘首以盼的荆州行动,却迟迟没有发生。
一心向北,欲夺宛县的刘备,突然没了动静。
魏延也没有再做出什么“出格”的寇掠之举,相应的,徐晃对劫营一事,也当吃了個闷亏,没有异动。
各方都盯着的江夏与江东,却迟迟没有开战的迹象。
十月末,天地初寒,章陵郡的人们纷纷开始添衣加被,减少外出。
诸葛巡的起床时间,也渐渐变迟,因为月水寨和工坊进入建设阶段,章陵郡的郡务基本被崔钧与徐庶打理得井井有条。
诸葛巡每隔几日收到的信报,基本是陈述式的汇报,而不是请示。
管理很难吗?诸葛巡觉得一点也不难,因为古代的人,实在是——
太好管了!
与他前世一对比,举个不中听的例子,简直是畜牧业。
给口饱饭就成,然而即便这样,还能弄得天下大乱,始作俑者就是有些人实在太黑了。
连栋数百,阡陌无边,聚众过万,竟然还不够,非要把别人最后一口吃食,也夺过来。
似诸葛巡这般,兵马强权在手,对治下稍加约束,便可很好地改善这种状况。
从郡到州,从州到国,利益变大,成份也变得复杂,就一言难尽了。
书房中,诸葛巡有规律地批阅书信,身侧又有夫人陪伴,蔡蔻也不闲着,不知从哪弄来一些食经菜谱来学,变着花样给诸葛巡改进伙食。
这生活……给个皇帝咱也不换。
这日,诸葛巡收到一封妹妹诸葛冬寄来的书信。
信中说了一件诸葛巡已经听说的事,那就是南郡临沮、秭归夷陵一带,已数月未雨,发生严重旱情。
难以置信,听说沮水都干涸了,而秭归与夷陵二地,是挨着江水。
江水在那一带皆是峡谷,是不可能取江水灌溉的。
不过诸葛冬信中重点不是旱情,而是赈灾之事。
这事,是临沮长向朗提起的。
临沮县流民遍地,盗匪结群,山贼占山劫路,县治形同虚设。
刘表与蔡瑁的赈粮,还未送到县城,就已经被劫掠一空了。
蔡瑁已经开始举兵平乱了。
向朗也向家族求助,向氏在诸葛氏的帮助下,刚刚经历了一季丰收,刚缓一口气,又面临新的困难。
最终向开还是向韩嵩开了口借粮一万石,只不过这事,韩嵩不敢做主,诸葛亮与诸葛巡皆不在,事情兜兜转转,到了诸葛冬那里。
“没想到临沮旱情,竟会严重到如此地步,我记得今岁北方都下了很久的雨吧。”
“是不是临沮的雨,也下到了北方去了。”蔡蔻没头没脑的回了一句。
这话,还真有几分科学性。
毕竟降水,总是有限的。
“冬儿来信,问我借不借粮。”
蔡蔻面色微变,提醒道:“夫君,据以往传统,这粮,借了基本等同于无还,有些灾年,蔡氏常常遇到此种状况,最终,只能拿出一部分赈灾,不过,于灾民而言,不过杯水车薪。”
蔡蔻倒有经验。
“夫人不愧是大家闺秀,有见识。”诸葛巡笑笑。
“那夫君打算借吗?”
诸葛巡心下琢磨,冬儿自从执掌食为天,变着花样地提供新式食品,可是给诸葛氏赚了不少钱,不过这胆子,还是小了些,区区一万石而已。
诸葛巡朝蔡蔻一笑,“夫人以为,该如何?”
蔡蔻连忙抿嘴,这一小举动不由令诸葛巡发笑。
她这是委婉表达自己的态度,族中事务,她不会开口干涉。
在这时代,这可是算传统美德的。
“人命关天,区区万石粮食,何足道哉。”于是诸葛巡提笔回信。
蔡蔻虽是不开口,却也好奇诸葛巡会怎么做,便探出脖子来看。
只见诸葛巡在信中回道:五万石以内,任冬儿处置,毋论借送,皆以诸葛冬之名义。
蔡蔻不由轻掩小嘴,好让自己不惊呼出声。
五万石粮食,随便处置,更令她难以置信的是,以诸葛冬的名义。
一个女人,又不是主母,更不是族母,何来名义之说?
她眸光婉转,复杂地看着自家夫君诸葛巡。
过去夫君待她甚为宽厚,几乎没有任何约束,遇事还经常询问她的意见,许多小事都听她的。
不过这些琐碎与诸葛冬之事一比,她忽然觉得,夫君的格局,远远超乎她的想象。
诸葛冬的身份,恰如自己未嫁时在蔡氏的身份。
两相比较……她连自己的婚姻,都是家族安排的。
诸葛巡写完,习惯性地吹了吹,然后折起收好,命人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