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大章 韩艺瑟
就像是聆听神的咆哮,这种技术在那个科技落后的时代,非常具有神性。
而当他回过神的时候,发现韩艺瑟不知什么时候挽上了他的胳膊,两人往那一站,俊男靓女,还吸引了不少游客的抓拍镜头。
肯恰那,即使亲姐弟也会有被人误会的时候~
圣索菲亚大教堂另一处值得观光的地点是地下水宫,位于教堂西南侧的一处地下建筑。
它的历史同样要追溯到公元六世纪,由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兴建。
最早用来为当时旁边的皇宫和建筑物储水,后来水宫关闭,直至16世纪穆罕默德征服君士坦丁堡后被重新发现。
这座140米长70米宽的地下水池可储十万吨水。
除了作为古老的蓄水池,这里还曾作为军事弹药库使用。
如今的这里可以称得上是伊斯坦布尔最浪漫、最神秘的景点之一。
由336根巨大石柱构建的巨大宫殿,每根柱子上都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当然,像这种带有水池子的地方少不了有游客往里面扔硬币。
韩艺瑟拿出一枚从半岛带来的500元硬币,闭着眼睛放在唇边默默许了个愿望,之后爽快的丢入水池,然后静静看着那枚印有仙鹤的硬币随水波飘荡,最终缓缓沉入水底。
这种印有仙鹤的硬币在半岛也被称为长寿币,姜申京有点好奇她刚刚许的是什么愿望,难道家里有人生病了?
“怒那?肯恰那?”
许完愿的韩艺瑟眼眶有点红,她吸了吸鼻子,忽尔展颜一笑,拽着姜申京的胳膊继续往前走:
“肯恰那,我们出去吧~”
“阿拉嗦。”
虽然心里有点为她担心,但既然人家没说,姜申京也不方便一直追问。
随后两人回到了广场上,准备步行前往不远处的另一处景点,即
伊斯坦布尔真正的地标性建筑——蓝色青真寺。
这做青真寺修建于奥斯曼帝国苏丹艾哈迈德一世统治时期,约公元1609年至1616年,以气势恢宏、造型奢华独特闻名于世。
而之所以称其为蓝色清真寺,是因为青真寺内部的墙体贴满了一种蓝彩釉瓷砖。
其实,它真正的名称应该是苏丹艾哈迈德青真寺(Sulta Camii)。
同时,这里也是伊斯坦布尔旧市街的中心。
不同于圣索菲亚大教堂72里拉的门票,蓝色青真寺是免费参观的。
这座寺院参照了邻近的圣索菲亚大教堂的拜占庭特色,并加入融合了一些传统风格,其庞大、庄严、壮丽,被视为奥斯曼建筑古典时期最后一个典范之作
其中央穹顶的直径是23.5米,高43米,由四条巨大的柱子支撑
柱的基部由复合凸状大理石沟纹组成,而上层则著了色,由一个刻有镀金文字的嵌条分隔开,整体具有视觉谐和的效果。
而内部的基部及柱子上都砌上超过20000块手工陶瓷砖瓦,全部出产自伊兹尼克,砖瓦设计超过五十种郁金香款式。
低处的砖瓦均是传统设计的,高处的砖瓦则是各种华丽的花朵、水果及柏树款式。
这些砖瓦都是由伊兹尼克的陶艺大师监制的。
上层的颜料采用主要是蓝色,但素质欠佳,超过二百个设计精细的有色玻璃窗户采纳天然光线,现今则以吊灯辅助照明。
在吊灯上置放了一些鸵鸟蛋,用以驱逐蜘蛛、避免蜘蛛结网。
室内的装潢包括古兰经的经文,出自当代的书法家扎伊尔德·卡斯姆·古巴里。
地面铺上了地毡,地毡由信徒捐赠,当地毡出现磨损后便会更换。
宽大的窗户予人感觉开扬,底层的窗扉饰以碎块形工艺。
每个对话室都设有五道窗户,部分窗户被蒙蔽。
而每个半穹顶都有十四道窗户,穹顶则有二十八道窗户,窗户上的有色玻璃是由威尼斯领主所送赠,但大部分都被艺术价值甚低的现代窗户取缔。
室内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圣龛,圣龛由经过雕刻的大理石所造,其上是钟乳石壁龛及双重刻板,附近的墙壁都铺上陶瓦,但附近的窗户却不太华丽。
圣龛右边有一个美轮美奂的讲道坛。
皇室专用的亭台则位于东南角,包括一个讲台、一道走廊及两间小幽静室,可通往上层的皇室包厢。
十道大理石制造的圆柱支撑着皇室包厢,皇室包厢内有其圣龛,饰以玉玫瑰及金箔,另有一百部古蓝经及诵经台。
灯饰在以往都辅以黄金及宝石,灯罩上都有鸵鸟蛋及水晶球,现今这些饰品都已被移去。
而墙上的牌匾写有哈里发的名字及古蓝经经文,这些则是出自于十七世纪书法家卡斯姆·古巴里。
从蓝色青真寺出来,差不多已经是下午了。
从早上就开始逛的两人又陷入了饥肠辘辘。
韩艺瑟不知从哪打听到的信息,说是附近有一家名为Tarihi Sulta Koftecisi Selim Usta的餐饮店,专做烤肉和丸子的店特别好吃,非要去尝尝。
其实一般在这种清真寺附近的餐饮店,里头大多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