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艰难的大迁徙
黄医生回到了黄氏大宅,看着眼前破败不堪的房子发呆。
卫星突然坠落,整座城市成了废墟,黄氏的房子全倒了,只留下一小片完好的,黄府的佣人也出了不少事,死的死伤的伤。
港军医院里原本有好多房间都是空着的,结果这场灾难过后,伤员增加了,现在没有多余的地方给他们住。
黄医生就让新来的人在周围的空地,搭起了帐篷,暂时解决问题。
这么多人聚在一块,简直像个小社区。黄天明把从岛上带来的东西分给了他们,让大家暂时安顿下来。
傍晚的时候,整个G城的废墟突然变得一片漆黑,后来检查才发现,大朗附近的那个变电站出了问题。
原来卫星陨落的那天晚上,太阳能发电机被掉下来的卫星撞坏了,很难再修好。
不久后,潮汐发电机也因为海水上涨,彻底停摆了。
庆幸的是,核电站在卫星坠毁时,没受太大的损伤,但随着海水上涨,它们面临着很大压力。
变电站出了问题,就算抢修也没用。没辙了,詹英听从专家建议,开始按照程序关停核电站。
关闭核电站可不是什么小事,要把核燃料取出来得花足足10年时间。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问题,得用上好几十年的时间。
就算是专家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只能靠时间来搞定这个问题。
处理不当的话,就会给海洋带来严重污染,届时还可能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最后,黄天明接手了这个任务,安排黄氏公司的技术人员设法进行公关。
希望能够尽量省时省力地搞定核电站问题,以防止大规模的海洋污染。
……
海平面上涨后,整个国家从南到北,海拔低的地区都被海水覆盖。
其中辽、鲁、苏、浙、闽省、粤全部被淹,津京沪地区全被淹没,皖省和桂省也有部分地区被海水淹没,国家的版图迅速缩小了三分之一。
末世后第四年,满目疮痍的华夏大地又开始了新的篇章,热闹嘈杂的大迁徙开始了。
这是史上最猛的搬迁,历时数个月,横跨十几个省份,牵涉上亿的人口,全国人民都参与其中,这是一部超级壮丽的史诗。
选址、建城、搬迁,每个步骤都得慎密设计,不能出现一点的差错。
修建工程真的太不容易了,因为设备和资源都不够,只能就地取材,盖的新房子都挺简陋的,很多地方盖了茅草屋来安置难民。
另外还有一个难题,这次大迁徙是在交通完全瘫痪的情况下进行的。
大部分人只能靠走路,这一路艰难险阔,跋山涉水,很多老弱病残受不了,就这样离开了人世。
除了行路难,路上还有些人专门埋伏等着抢难民的难民,还有袭击人类的野兽。
抢了他们的东西就算了,有时候甚至会把他们分尸吃掉。
能够平安到达目的地,顺利开展新生活的都只是少数。
这场大迁徙造成了很大人口损失,这一路上又是骸骨满地,尸横遍野。
……
G城的搬迁也在面临这样的问题,从选址开始就考验着大家的智慧。
没想到一开始,对于海平面上升的具体数据,专家组和民间的组织就产生了严重分歧,大家各执一词。
有人说,南北极的冰全部融化掉,海平面将要涨70米。不过也有人怀疑,这数字不靠谱!
以前有部科幻电影《漫游地球》里说,末世南北极冰川融化后,十年内海面涨了300米。
那部电影当时票房爆棚,传播很广,并且深入人心,现在专家想要辟谣,结果民众似乎都不太相信。
要是海水涨了300米,到哪儿才能安身立命呢?
G城选址的时候,也是吵得不可开交。有的人说要去滇南或者川藏高原,才够安全。
要知道,从沿海的G城到滇南高原大概有一千四百多公里的距离。这一路爬山越岭,没有交通工具,大部分人根本去不了那边,就死在半路上了。
劝说无奈之后,黄天明出示了严谨的数据,表明300米这个数字不靠谱。大家不能凭着影视作品的内容,就下科学的结论。
最后,听说粤省新基地都选定在桂北了。有了这些基地作为依托,G城搬到那里也算是不错的选择。
桂省是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天灾过后,当地仅剩下五分之一的人口。
海水涨潮后,桂南大部分都被淹没了,只有桂北完好无损,这里的海拔八十多米,刚好超过海平面上涨的高度。
新G城的选址就在附近,不久的将来,海水涨上来之后,这里将会成为一座崭新的海滨城市。
修建新城打地基,首先得搞到建筑机械,这里附近有个大型的工程机械厂,末世后就瘫痪了。
林思阳亲自带着人在废墟里淘出了好几十部推土机、挖掘机、打桩机、运输机,还有盾构机。
有了这些设备,就可以事半功倍。
詹英计划在这片土地上兴建新型城市,可以方便附近几百公里的居民来这里交易物资。
确定了这个地方后,沈蕤带着露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