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明末:我,孙可望!绝境翻盘! > 第一百七十八章 北上抗清还是南下内战?

第一百七十八章 北上抗清还是南下内战?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请陛下移跸蜀中,切勿再行内讧之举。”

艾能奇的长子艾承业也出列请求。

转入广西,摘孙可望桃子的决定,虽然符合永历朝廷和晋藩的利益,但南明内部从来都不是铁板一块。

对于蜀藩而言,他们帮助晋藩和朝廷,冒着生命危险斗倒了孙可望。

然而事成之后,刘文秀却被李定国气死,被永历朝廷抛弃。

这种行为早已经让蜀藩对李定国和永历寒心了。

所以在北上和南下的决策中,蜀藩是坚定支持北上的。

因为从个人感情上来说,北上是刘文秀的遗愿,蜀藩这是在完成故主的遗愿。

虽然个人感情在天下之事上往往并不适用,但也并非毫无作用。

正如李自成、吴三桂、李定国、孙可望都有自己的死忠一样。

陈建等人是刘文秀的心腹,这些人中甚至有不少能够为刘文秀去死。

所以刘文秀的遗愿,在他们的心里甚至比生命还重要!

正如吴三桂死后,吴国贵、胡国柱等人为吴藩而死一样。

张胜、张虎在另一个时空为孙可望而死一样。

陈建等人为了报答刘文秀的知遇之恩,为了完全刘文秀的遗愿,他们中也不乏有人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

从大局上来说,南下的决定,对晋藩和永历朝廷的自身利益是有利的。

但对于整个抗清大局来说,却有着巨大的负面影响。

而蜀藩对晋藩和朝廷又早已寒心,所以从大局上来说,蜀藩也会坚持北上战略。

从利益上来说,晋藩和朝廷的利益早已经与蜀藩脱钩,蜀藩和晋藩只能共患难而不能同富贵。

甚至在此时的蜀藩心里,逼死刘文秀的李定国和晋藩还远远不如孙可望和国主一系呢。

所以从利益的角度来说,晋藩的南下战略也根本不符合蜀藩的利益,晋藩得了势蜀藩反而要遭到打击,这是已经经过验证的事情。

要不是没机会,蜀藩还巴不得李定国和晋藩死绝呢。

既然南下战略,在感情、利益、大局方面都不符合蜀藩的意愿,蜀藩为什么还要支持李定国的决定呢?

蜀藩现在的意愿不过是完成刘文秀的意愿、驱逐鞑虏、还有自己地位上升这三条而已。

晋藩的决策对这三条都没有好处,陈建等人自然就不会赞成了。

而艾承业虽然不是蜀藩人员,可作为艾能奇的长子,身为延安藩名义上的继承人,他也遭到了晋藩和永历朝廷的打压。

要知道,西营四王中就数延安王艾能奇对孙可望这个大哥最为信服了。

在艾能奇死后,延安藩的兵马和将士被孙可望彻底接受。

头号大将冯双礼更是被孙可望委以重任,现在还带到了两广。

延安藩和国主一系一向都是休戚与共的关系,甚至都可以算成国主一系了。

在交水之战后,就连蜀藩都遭到了晋藩的打压和排挤。

延安藩的待遇可想而知。

在另一个时空中,李定国决议西撤后。

冯双礼、陈建、邹简臣、狄三品、艾承业都直接和晋藩分道扬镳,选择去了四川。

甚至艾承业还率领自己的亲卫想要劫持永历,和李定国彻底决裂。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人和晋藩的隔阂有多深。

既然都这样了,南下广西的决定同样不符合艾承业的情感、大局和利益。

以前在李定国势大之时,艾承业自然不敢对抗。

可是到了现在,随着李定国的一系列政策,以及在北盘江的惨败。

大义加持下的形象,和两蹶名王带来的战功,早已经消耗殆尽。

艾承业自然就没有那么的畏惧和忌惮李定国了。

总而言之,正如孙国主失去了威望和大义后,压不住白文选、马宝等人一样。

李定国在云南经过了这么多事情,也已经无法服众。

毕竟他对蜀藩等派系做的远远比孙可望过分。

而对云南的治理更是导致了十几万秦兵缺衣少食。

让原本被大义和李定国的战功晃得不要不要的西营将士,被饿得整天念叨着孙国主的好。

要是李定国能够打赢北盘江之战,还可以靠战功来遮盖一二。

可在至关重要的北盘江之战中,李定国却一败涂地。

孙国主打了一场岔路口内部问题就层出不穷。

可岔路口之战时孙可望至少还拿了两颗梅勒章京的人头保住了体面。

虽然败了就是败了,可败也要分程度的。

北盘江之战,李定国统率二十万大军据守天险。

可从十一月清军发起进攻来算,区区一个月的时间,明军一败涂地。

不仅安庄卫、鸡公背、关岭、北盘江、七星关、凉水井等要地全数丢失。

而且其战果也少的可怜。

二十万明军全面崩溃的代价,不过是参领尼堪、前锋侍卫索丹等寥寥几颗八旗中低级将领的人头而已。

和岔路口的两名梅勒章京人头相比,李定国根本办法拿参领和前锋侍卫这样的人头来为自己遮丑。

所以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