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抓泥鳅
从小就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最幸运的事就是自己可以给自己安排每餐吃什么?包括家里种的蔬菜,田间地头的野菜,有时候吃了很久的蔬菜,没有荤菜改善伙食,回到家便会惦记水渠里的泥鳅、黄鳝、还有鱼塘的鱼,山上的野蘑菇,地里的野兔子,一直想着我们应该要怎么样改善下伙食。
上山采蘑菇是春天万物复苏季节里,我们最常做的一件事,我们一大早天刚朦朦亮我们就出发了,拿个镰刀,背个竹篓,拿个装肥料用的袋子,带一瓶水,又或者带点法饼充饥,蘑菇一般都在深山,人烟稀少的地方,正因为人烟稀少,采摘的人少,蘑菇才能摘到。
如果蘑菇树长在人来人往的地方,估计只要蘑菇一冒头就被摘了,又或者是蘑菇树都会被人抱走放家里了,更不用说有蘑菇摘了,所以每个摘蘑菇都要走很长一段山路,基本上都是前些年摘过的地方,它肯定环境适合菌类的成长。
我们一路唱着“采蘑菇的小姑娘,背着一个大竹筐,清早光着小脚丫,走遍森林和山岗,她采的蘑菇最多,多得像星星一样数不完,她采的蘑菇最大,大得像小伞装满筐。”我们一路唱着歌去的,陡峭的山路,走得我气喘吁吁,但一想到马上可以看见蘑菇了,便脚步轻松了几许。
山上有野生得香菇,长在树上面,还有长在泥土里得松树菇,松树菇一般长在松树根底下,一层薄薄得松针下,又或者是边上的草根底下,或者是山坡边上的芒箕旁,我们仔细地寻找着,生怕遗漏每一朵蘑菇,前面20分钟,我一朵蘑菇也没看见。
可一想到我今天信心满满地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到山上,好像不摘蘑菇回,有些对不起自己,于是加大了自己地耐心,一直鼓励自己,付出总会有收获的,仔细些再仔细些,突然我眼前一亮,好像看见了一朵松树菇静静的立在那,好像是怕我失望,又或者是奖励我一直以来的坚持。
我小心翼翼地拿下蘑菇,轻轻地放入背篓,慢慢地好像蘑菇也喜欢扎堆长,一般的松树菇都被掉落的松针覆盖了,轻轻拨开松针,拿下一朵又一朵的松树菇,我们弯着腰继续寻找,几个小时以后,我摘了大半框了,想着晚上可以好好地饱吃一顿,采摘地辛苦也顿时抛到九霄云外了。
晚上妈妈给我们做了顿蘑菇全席,有蘑菇汤,有猪肉炒松树菇,我们辛苦了一天,换来了晚上菜桌上的丰盛,看着自己走路都疼的双腿,再比较下今天吃到嘴里的美味,好像采摘的辛苦,突然变得不重要了,小时候有种付出,是可以让自己吃上大自然馈赠的美食,自然幸福感是双倍的。
记得那会家里的厨房门口一直有条水沟,有活水流动,边上还有些水草,平时我们闲着,就会趴在边上观察泥鳅,看着泥鳅在水底下欢快地游动,它时而隐身在水草之间,时而露出水面呼吸,时而钻进了泥土里,它灵动的身姿闪过,惊起了一趟泥水,然后几秒钟后,水又开始清澈了。
泥鳅喜欢淤泥环境,平时昼伏夜出比较多,如果水中缺氧,泥鳅便会跳跃到水面进行呼吸,在水干涸时,它会潜入泥中,只要有少量的水保持湿润,它都可以存活,所以泥鳅的生命力很顽强。
小时候泥鳅都在田间地头,在刚露出禾苗的田间,偶尔有几个洞口,冒出一个头,露出半截身子或者把须子露在外面,我们就会跟着这个洞用手去挖泥鳅,轻轻的趴在地上,一只脚跪地,另外一只脚找好姿势,然后半蹲半跪着,两只手轻轻的靠近泥鳅在的洞口,然后连泥巴一起用双手捧起来,看见有没有泥鳅在手上,如果没有就把泥巴放一边,继续靠着那个方位继续手挖,直到泥鳅出现在手上,赶紧放入桶子里面。
泥鳅我们除了手动挖,还会上锄头,记得门口的小水沟,因为常年的流水有泥土的流入,每到涨水季节水就会漫出来,为了加速雨天排水的效果,每年年末家里就会想办法清理水沟的淤泥,提前几天把水沟上游堵住,然后在出水口处挖低,让水提前流出。
水沟稍微干了几天,我们就开始用锄头挖泥巴了,把水沟里面的泥巴挖出来,放在水沟的两侧,这时藏在泥土里面的泥鳅就无处可逃了。看见有活动的黑色影子,我们挖出泥巴,然后用手掰开泥巴,就看见泥鳅藏里面了,泥鳅的皮肤非常特殊,好像有一层保护自己的润滑盔甲,我们一没抓住,它就随之滑走了。
抓泥鳅,我们还有特制的“泥鳅黄鳝药”,那会家家户户都有山,山上面有各种树,杉树、松树、还有茶树,茶树长得特别高,每年摘茶籽得带个竹子做的钩子,爬到树上,用竹钩子把带着茶籽的枝条勾过来,摘下茶籽,放入竹筐里面。而每年茶籽榨油后的茶枯,做成了一个圆圆的大球饼状,然后我们把茶枯饼敲碎,用开水烫开等凉。
我们带上茶枯饼的水,来到小沟边上,把上游的水堵住了,然后把茶枯饼和水放入水沟里面,半小时不到,泥鳅和黄鳝就会浮出水面,晕乎乎的,然后我们就抱个水桶在边上捡,每一趟下来都收获满满。
更多的时候为了简单,带个粪箕和一个水桶,然后拿上一个扁担,就去水渠边上了,把粪箕放在水的下游,固定好位置,然后拿着扁担,从上面沿着水渠往下面,一路划动水和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