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2章 拔钉子(一)
3月6日惊蛰,驻扎在中原省怀州县的新5军3团的士兵高二良一大早就饿着肚子出了城门,打算去附近姚村那边去打短工,顺便好好地吃一顿午饭。
他原本是东鲁省珲城人,家中兄弟3人,他是中间的老二。大哥当年在韩榘手下当兵,鬼子打到东鲁的时候跟着一起撤过了黄河,此后就音讯全无。
三年前他出门卖粮食,在镇子上就被直接抓了壮丁,连个口信都没有来得及留给家中老母和小弟,就被送到张荫伍的手下当了兵。
两年前张荫伍跟边区的根据地搞摩擦,队伍被打散之后,高二良跟着逃到了冀省,被孙殿营收编,成了新5军的兵,在太行山里跟鬼子躲躲藏藏待了一年多。
去年边区跟鬼子在华北平原大战的时候,原本一直袖手旁观的孙殿营,在鬼子败局已现的时候带出新5军突然冲了出来,没费什么劲就把怀州和附近的几个县城给占了下来。
接下来之后,高二良就眼睁睁地看着新5军的日子从刚刚进城时吃的满嘴流油,逐渐变成了清汤寡水,最后变得连杂粮窝头都吃不饱。
原本在太行山里时,他们新5军还能跟附近的边区部队井水不犯河水,甚至还能做做生意互通有无,日子过得还不错。
但自从偷占了怀州,抢了边区的桃子之后,双方就几乎算是撕破了脸。
新5军派到附近村子里筹粮收税的军队,很快就被边区方面缴械之后赶了回来,新5军没过两个月就几乎彻底断了粮。
孙殿营看着城外装备着清一色的新式半自动步枪和大量迫击炮的边区部队,根本就生不起主动搞摩擦的心思,除了不断给山城发电报告状兼求救之外,干脆就躲在城中躺平了。
反正不管城中有多少人挨饿,也妨碍不了他自己每天的山珍海味、花天酒地。
而包括高二良在内的普通士兵们,则是摸着一天比一天瘪的肚子,眼看着城外地几个村子一天比一天过的好了起来。
原本因为爆发了旱灾、蝗灾的原因,这些村子几本已经到了快要崩溃的境地,但自从被边区的军队接管之后,先是有人组织挖井挖沟引水抗旱搞以工代赈,又有人来拿粮食换蝗虫,让村子里的百姓们从饿死的边缘挺了过来。
然后就是开始搞减租,种秋粮,还有不少工厂跑过来招工,而且开出来的工钱据说还不低,每天至少10块的边区票。
高二良可是知道,1块边区票可以能实打实地换回来一斤粮食,10块边区票的工资意味着每个进厂做工的工人,就有能力养活一家人。
他很羡慕这些能去工厂的村民们,只可惜边区负责招工的人对报名资格审查的很是严格,非知根知底的本地人不收。
县城里面的居民倒是有很多人被招了过去,但是他们这些新5军的士兵却被一概拒绝。
不过除了这些边区开的工厂之外,倒是还有一些私人新开的作坊愿意给他们这些当兵的提供一些工作机会,只不过开的工资肯定是要低了不少。
高二良就在姚村一家新开的豆腐坊里,找了一个打短工的机会,每天管一顿午饭,还能拿4块边区票的工钱。
他身边的其他士兵,很多也都跟他一样,要么在作坊或者地主家里打短工,要么直接跑到边区方面组织的各种水利工程或者修桥铺路等基建工地上去干活,挣些边区票回来养活自己。
只要不穿着自己的军装或者拿着武器出城,城外驻扎的边区部队就算是看出来他们这些人的身份,也不会阻止他们做工。
倒是他们自己的上峰长官,在他们出城做工的时候不管不问,但却会在他们回城之后搜刮走大半的边区票,稍有不从便是一顿打骂,甚至扣上勾结边区的帽子进行严惩。
高二良在团里认识的很多人都不愿意再过这样的日子,趁着白天出城做工的时候一去不返,有的是直接投了边区部队,有的是回了自己老家,甚至还有人取了个本地的寡妇在村里安了家,然后被招进了工厂里面的。
高二良一直没敢跑,除了因为他们的长官扬言这里离开的人一旦被抓到,就会被当场逃兵枪毙,甚至还要祸及家人之外,他还有一个别的念想。
他在豆腐坊做工的时候,听说边区去年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弄到了一批种子,在怀州附近搞了一块试验田进行种植,结果发现产量极其惊人。
据说玉米亩产居然能有六七百斤,红薯更是高达4000多斤。
高二良刚开始根本不相信这么离谱的事情,但开豆腐坊的那个50多岁的姚老汉赌咒发誓地说自己没有吹牛,说是试验田刨红薯的时候他专门跑过去看过,整块地下都是密密麻麻的像小孩脑袋一样大的红薯,估计亩产4500斤都不止。
而且根据姚老汉听到的消息,今年春天边区就要在姚村下发这些高产良种,开始大规模种植了。
高二良对这些良种极为动心,决定自己无论如何也要弄上一些带回自己的老家去种植。
他们家里兄弟三个,总共只有2亩自己的耕地,又向村里的黄地主佃了4亩地,一家人起早贪黑地苦干,才算是能勉强糊口。
要是真的能种上这种高产红薯的话,光靠自家的地就能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