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华娱穿越指南 > 第22章 导演系初试

第22章 导演系初试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像上午一样,徐君步入考场,准备好后,没有多久便发下来试卷。

跟文学系考试差不多,第一场考试是笔试,但是导演系的考试刷人不在这场。

表演系刷人最厉害的是初试,导演系刷人最多的是二试。

导演系初试卷子,考的是综合常识,涉及高中学科知识及社会、文化、艺术常识考核。

相较文学系初试,文艺常识的占比更低了些。生活常识,反倒考的更多了一些。这主要考量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更加看重学生的知识面丰富程度。

就像电影学院现在一些出名的毕业生一样,如果平时没有五花八门的经历,又怎么能拍出题材独特的电影呢?

整日只知道闭门造车的书呆子,不在电影学院的考虑范围之内。

试卷的结构跟文学系的比较相似。

徐君很快就提笔做了起来,有些考题还是比较有意思的:

宫保鸡丁和下列哪个人物有关?(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丁宝桢)

哪位是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的?(张一谋,张园、楼烨、霍健起)

西方人认为邪恶的化身的数字是?

姜文在他主演的哪部电影里不姓马?

微软最新发布的电脑系统是哪一个版本?

2024年是什么年?

......

选择题跟填空题就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

有些题目对于高中生的知识量来说,可能有点太偏了。

不过碍于徐君上辈子也不是一個好好学生,自认为知识面还不错。整体答下来,应该也没有太多错的。

徐君很快就做完了前面的题目,只留下一道论述题。

偷偷看了眼同考场的人,发现都还在做着,有些人抓耳挠腮的样子,似乎题目难度不小。

最后一道论述题的题目是:“对于近几年,大获成功的商业片,你有什么看法?”比较奇怪的地方是,并没有写上不少于多少字。

拿到这个题目,徐君思考了起来。

千禧年之后,中国知名导演张一谋、陈楷歌、冯晓刚,分别拍了《英雄》、《十面埋伏》,《致命温柔》,《手机》、《天下无贼》。

其中电影学院出身的张一谋跟冯晓刚分庭抗礼,《十面埋伏》在去年2004年斩获华语票房冠军,而当下《天下无贼》则火的不能再火了。

表面上看,这题只要答出最近几年的商业片,说一下为什么成功,就算一个不错的答案。

但是,知道电影学院这帮老师尿性的徐君,却知道这题不这么简单。

这道题背后其实是在问:

商业片为什么成功?

艺术电影为什么离开了大众视野?

对于以往这些拍艺术电影的导演,转向拍商业电影,你怎么看?

徐君暗暗摇头,看似简单的考题,背地却不简单。

这简直是电影学院跟目前商业片大火环境下的学派之争。

电影学院那帮教授跟老师,始终坚持艺术电影,是否错了。他们那帮导演跟教授,在新的环境下,该如何生存。

这简单的一道题目,完全就是对于现在电影学院现状的反思!

连电影学院出身的张一谋,现在都拍商业电影了。

电影这条路,以后该怎么走?

徐君思考良久,在试卷上提笔写来:

“千禧年之后,以冯晓刚为代表的导演,开始了商业片的探索。依托翻拍传统文学的小说,拉开了中国商业电影的帷幕。”

这句话,自然是说,本来好好的以艺术电影为主的中国电影,被冯晓刚给破坏了。

“其中《甲方乙方》、《不见不散》、《大碗》等。背靠传统文学,将之进行电影改编处理,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就。”

着重强调,冯晓刚这个破圈的人,不是因为他导演能力优秀,而是依靠传统文学这棵大树。

前面论述背景部分,徐君的中心思想就是,这些拍商业电影的人。主要还是想赚钱,然后靠着改编文学作品赚钱。

“千禧年后,张一谋导演,也开始了商业电影的尝试。不仅票房上大获成功,但其故事来源于原创。在我看来,这是张一谋导演向商业电影的尝试而已......”

在后面的论述里,三个导演,徐君果断站张一谋,明里暗里都是夸赞电影学院这位师兄。

夸他故事上原创,其实电影里也是想进行一些严肃主题的探讨。但是受制于商业电影的性质,无法很好表现。

把其他两位导演,打上向钱妥协的标签。完全脱离了艺术电影的范畴,拍电影只追求票房,只为吸引观众的眼球。

“就目前中国电影向商业片转型的状态,我个人认为其根本原因。是在科技进步及开放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电影工业得到初步发展,少数电影人开启的一场劣币驱逐良币的行为......”

“以票房及投资结果为导向,让中国电影的风向朝着商业片发展......”

在后面的内容,徐君着重的把目前的现状归咎于社会环境及少人电影人。

意思当然也很明显,就是咱们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