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集训 两门都考了第一!
,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接下来的日子,才能脚踏实地,更加认真地学习。
正如老师们所料,这次的平均成绩确实比全国选拔低,但老师们也很欣慰,这批学生比上一批质量好,而且他们还发现了几个好苗子。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苏月,这个年纪最小的孩子没有拿到满分,但两门都上了九十,两门都考了第一!
虽然物理是和别人并列第一,但这成绩比上次还耀眼。
老师们还说像苏月他们几个,唯一的缺点就是年纪小,“他们三个,成绩最好,偏偏年纪最小!要是进实验室,还得带保姆!”
苏月八岁,姚稷十一,萧丛云十一,三人平均年龄才刚过十岁,实在太小了,不带保姆怎么办?有些事,他们有心无力呀。
这当然是打趣,让这些老师们选,他们会因为年纪小,放弃这样的学生吗?
当然不会。
年纪小,代表着未知的可能越多。
假使用十年培养他们,他们也才一十岁,正是思维活跃、年富力强的时候,至少能为国效力五十年。
五十年,一个优秀的科学家能创造出多少科研成果?
别说保姆,就是让人给他们穿衣喂饭,国家也愿意。
这次考试也引发了一个小小的争执——苏月到底学哪科?
本来因为两位“wen”教授互不相让,负责奥赛的教育部领导也有通过这次考试,来决定苏月去向的意思。
哪门考得好就去哪门,两位“wen”教授总不好再有意见了吧?
领导也没想到,这丫头哪头也不差,两门都拿了第一。
这下可麻烦了,两位“wen”教授据理力争的理由更加充足了。
围观的老师分为三派,物理组跟化学组各自跟着自家组长要人,考了第一怎么能不学物理/化学?
数学组不用抢人,美美地作壁上观,还有人看热闹不嫌事大,在中间煽风点火。
说的就是数学组组长,他长得一副老实巴交的面孔,尽在里面捣乱,一会儿说物理重要,一会儿说化学缺人。
说到最后,两位“wen”教授短暂停战,一把将他推了出去,“闭嘴!”
数学组组长一脸无辜,“哎呀,怎么还发火呢?”
“要不我给你们出个主意?”数学组组长一副主持正义的样子,“让苏月同学两门一起学呗!谁也没规定一个人只能参加一门,以前国际赛场上不是也有人参加多个科目比赛?”
教育部领导脑门都出汗了,“这能行吗?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先试试呗,一旦苏月小同学中途精力跟不上,再进行调整。到时候两位‘wen’教授应该没意见了吧?她哪门学得好都是你们自己教出来的。”
这话里看好戏的意思就没掩饰,闻教授和文教授扫了他一眼,又看向对方,几乎同时开口——
“就这么办!”
“行!”
事就这么定了,苏月不知道背后的争抢,只知道辅导员通知她,以后两门课都要上。
苏月没想那么多,目前还有精力,就学呗,她总感觉脑子越学越灵光,特别是备考全国选拔的时候,天天刷题,感觉脑子的运行速度好像更快了。
让她松口气的是,摸底考试成绩下来了,嘿嘿,她考得还不错。
总算没有丢脸!
在苏月暗自高兴的时候,萧丛云看着讲台边的排名表,却越发沉默。
受到苏月双科第一的刺激,集训队的同学们越发努力,他们心道,自己年纪比苏月大那么多,考不过人家就算了,要是还没人家用功,还有脸吗?
苏月看到大家努力,心想,不愧是全国选出来的优秀学生,就是用功,不行,我也得更努力!
她也是要面子的人,第一次考得好,后面都让别人超过,那不成走下坡路了?
这样的人都是打脸文中被打脸的炮灰,苏月才不要!
就这么地,集训队里莫名卷了起来。
而这中间,萧丛云又是最卷的那一个,他都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了。
苏月和姚稷努力归努力,但他们每天准点睡觉,一般中午还会回去睡个午觉。而萧丛云不仅不睡午觉,他饭都不吃了。
有可能是因为早前在考场就见过他,也有可能是因为摸底考试,物理他和自己并列第一,不知不觉中,苏月就关注起萧丛云。
然后她就发现,好几次都没见他中午去食堂吃饭,有时候就啃个早上拿的馒头就热水,边吃还边做题。
这不是学疯了吗?
苏月佩服他的毅力,但是这么糊弄午饭不行吧?本来学习就费脑子,他还在长身体,光吃馒头营养能跟上吗?
苏月不赞同,但又不好说,主要是她说,萧丛云也不一定会听。
这人真的不喜欢她。
物理课上,苏月答出一道题,他必要答出另一道题,还会跟她比数量、速度、正确率。
有一次,苏月粗心,写错了,他不知道误会什么了,拦住她,气愤地说:“不用你让!”
自那以后,对苏月就更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
整个物理班都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