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五章 面首
言杀他们全家那悔之晚矣了,最保险的就是把清军阻挡在山东以外,这是最保险的,所以是怕死支撑他们跟着杨丰,他们只能支持杨丰,毕竟杨丰能保护他们。
南方士绅也一样。
他们对剃发易服是极其反感的,至少目前多尔衮的表现,依然不能让他们放心,那么最稳妥的还是把清军阻挡在长江以北。
可以说杨丰只能算现阶段对士绅来说最不烂的选择。
但不是最好的。
只不过是没有比他更好的。
如果有呢?
如果多尔衮真的比他更像圣主明君呢?
但是……
那样需要对北方士绅让渡更多利益啊!
而相对应的就要限制给八旗满洲和蒙古的利益,实际上就是让多尔衮学忽必烈,建立一个异族入侵者和本土奴隶主的联盟,在这个逐鹿天下的大时代里,牢牢抓紧士绅,然后靠着士绅的支持用时间来赢得胜利。我大清不需要比所有对手都强,只要我稳住,熬到对手都在内乱中倒下,那我一样可以是最终的胜利者。
学老乌龟嘛!
苟也一样能苟到胜利。
当然,缺陷就是不剃发易服,那么无法做到真正的征服,只能是以利益的联盟,这个不稳固。
就像蒙古人撑了不到百年一样。
好在对于多尔衮来说,他应该也没想过我大清能撑两百多年。
而洪承畴在龟山上再次眺望了一下对面的武昌城。
然后表情复杂的叹了口气。
他也转身走下龟山。
码头上已经是血红色的杨丰,站在一片血肉的泥沼中,就那么看着他面前清军的撤退,而且不是简单的撤退,而是所有清军的全部北撤。他的武昌之战彻底落幕,多尔衮撤军了,尽管他弟弟还钉在武昌城内的架子上,但他依然撤军了。
而此时遥远的南京,公主殿下已经在接受群臣朝拜了。
当然,依旧在玄武湖。
毕竟现在马士英也只是控制着神策门和周围不大一块,也不可能让监国在城内接受群臣朝拜。
因为理论上南京朝廷官员还是史可法等人,所以新任命都只是以原官代理而已,包括马士英代理武英殿大学士作为首辅。因为这时候南京皇宫里面也就还有武英殿勉强能用,这座皇宫因为年久失修,大多数宫殿都没法用,这样首辅也就是武英殿大学士了。而杨观光作为公主亲信,当然要掌兵部,金声作为佐命元勋肯定掌吏部,再从苏松浙江等地招几个旧臣,分别掌其他各部,而已经提前赶到的张国维加大学士衔,以大学士督师扬州,跟他一起的朱大典启用为新的淮扬巡抚,作为他的副手。剩下袁继咸,何腾蛟各地督抚都不变,因为杨少保大败建虏保住了武昌,再给他加官,其实公主很想给他加到大学士的,但终究还是没好意思提出。
最终只能加虚的。
但直接三公有点狠了,毕竟他才做官不到两年,两年由秀才到三公有些骇人听闻,大明就没几个三公。而他原本是太子少保,就算改成少保还是从一品,所以公主殿下想了想亲自拍板,给他加勋阶,加左柱国。
原本公主是想给他加上柱国,但马士英赶紧告诉她,这个不吉利……
很不吉利。
大明朝就三个上柱国。
准确说就俩,因为李善长后来改左柱国了,而剩下俩上柱国一个夏言,被处死,一个张居正,死后抄家。
既然这样就老老实实给他个左柱国吧!
另外因为他还上奏要求恢复藩王傅的职位,至于理由是藩王在之前表现太差,面对流寇也罢建虏也罢,都不能尽到为国藩屏职责,主要就是因为王府属国都是养老的废物……
其实也差不多。
明朝后期王府属官几乎成了终身制。
理论上是可以升迁的,实际上早期也的确可以,但就像理论上吏员也可以升迁,甚至洪武朝吏员升到尚书的都有但后来根本不可能升迁一样,王府属官在吏部也有潜规则,就是不会再升他们的官。最终王府属官成了那些犯了些小罪,但革职有点狠了的官员专属,就是扔到王府养老,等什么时候自己待够了辞官。而杨丰就是借口这个,认为如今乱世必须增强藩王的力量,所以重新设立王傅,并挑选贤能担任,作为王府的实际主官。
这个请求很莫名其妙,毕竟大家都知道藩王废物才是必须的,你要藩王实力增强是何目的?但仔细想想之后,马士英立刻向公主进言,让杨丰一个人兼鲁衡德三王傅。
他不就是想这个吗?
他不就是觉着山东还有三个藩王,妨碍了他为所欲为吗?
找什么借口啊?
这样山东的三个藩王全都成了他的傀儡。
最终杨少保以武昌之战的胜利,赐左柱国,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蓟辽真保山东军务,兼鲁衡德三王傅,至于封爵这个监国无权,得皇帝亲自做决定,另外顺便再给他父母甚至一直到曾祖都追晋一下,给他未过门的夫人……
这个就算了。
毕竟还没过门呢!
玄武湖畔。
“以公主监国……”
陈子龙苦笑着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