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四章 一个正人君子的堕落
多铎无视了他哥哥的命令,选择继续死磕德州要塞,另外也没管向天津进攻的黄蜚……
他其实是明智的。
不就是个女人和小孩吗?
哪怕身份上是太后,是皇帝,对于他这种旗主来说,也仅仅只是个象征性的摆设而已,旗主们同意,她们才是太后和皇帝,旗主们不同意,她们只是個女人和小孩而已。原本黄台吉死后,两白旗就支持多尔衮当皇帝,但两黄旗核心的将领索尼,鳌拜等人坚持必须是黄台吉的儿子。
而代善,济尔哈朗等人支持豪格。
但两白旗又不接受豪格。
最终为了维持内部团结,只能折中一下变成福临,但实际掌握大权的还是多尔衮。
如果她们母子还在沈阳,那就继续尊她们为太后皇帝,维持我大清内部的团结,但现在她们已经被俘,那就没有必要再管她们,豪格已经在之前被削爵,多尔衮正好顺理成章继位。
营救?
营救个毛啊!
她们被杨丰玩死才好呢!
再说身为太后,被人家这样羞辱,回去也该自杀了。
至于黄蜚……
多铎拿正眼看他都算输。
至于德州要塞,这个无非就是填多少汉军炮灰而已,有运河的水运,继续不断向德州运输更多红夷大炮,有无数的新编汉军,继续不断调来填壕,同时八旗满洲的精锐骑兵们绕开德州要塞,向山东纵深进攻。他的战术没什么问题,就是小看了杨丰和山东士绅这一年的建设成果,德州要塞虽然不是什么棱堡,但靠着红夷大炮想轰开也不是短时间能做到。
炮灰填壕也是有限度的,北方士绅和我大清只是合作关系,逼急了人家会造反的。
事实上多尔衮还得安抚人家。
毕竟我大清版靖康之变搞得大家对我大清信心严重受挫。
至于绕开德州要塞的进攻……
山东各地已经进入了坚壁清野模式。
靠着一年多的团练化,每一座县城都是一个堡垒,以孔孟骑士为核心的地方团练们在守卫桑梓这一点上还是很坚决,而且因为上次的战争,各地也都怕清军报复,更何况杨丰还刚刚血洗沈阳,这样就更不敢投降了。虽然血洗沈阳的是杨丰,但这事得算在山东头上,更何况多铎也不是擅长招抚的,山东各地团练至少在目前这种局面下,还是不敢考虑投降的问题。然后分散开袭扰山东各地的清军就不得不面对上次的困境,缺少重武器无法攻破有大量红夷大炮,并经过了宁远化改造,而且有一定战斗力的团练防守的各地城市,而城市以外又抢不到物资。
粮食都不够吃。
北直隶的粮食也不够吃。
尤其是涌入了大量清军后就更不够吃了。
哪怕是地主家也没余粮,像京城那些过去的豪门显贵,都已经被刮过三遍了……
杨丰刮一遍,吴三桂刮一遍,李自成刮一遍,留给多尔衮的连渣都没有。
李自成可是刮的很仔细。
甚至多尔衮已经逼迫朝鲜运粮给他。
为了我大清,只好再苦一苦朝鲜,好在朝鲜还是有点油水,再说好歹也是三千里锦绣江山呢,挤一挤总会有点的,原本历史上其实多尔衮进京城后,也是因为实在缺粮,逼着朝鲜给他海运十万石。
虽然事实证明多铎的定力是正确的,因为黄蜚进攻天津失败,只是靠着海运占据葛沽,并在葛沽下游修筑新城,至于天津清军的反攻同样失败,毕竟天津到葛沽间多数都沼泽水网,没有足够强的水师是没法进攻的,而黄蜚则拥有一支真正的舰队,天津清军的那几艘小船过去不够他虐的。而杨丰虽然在山海关耀武扬威,甚至以古礼让我大清圣母皇太后老佛爷开诚布公的展览,但却并没有真正进攻山海关,他逼着大玉儿姐姐牵着羊在山海关外走了一圈后,紧接着就收兵回宁海城了。
两天后增援的清军到达,但反攻宁海城再次失败,损失了数百八旗满洲后也就认清现实缩回山海关。
然后继续等待更多援军。
但多尔衮也无力,或者说不敢继续追击李自成。
他总共扩充到二十来万兵力,其中五万跟着多铎进攻山东,实际上多铎还在要增援,毕竟他的炮灰填壕战术消耗炮灰太快,而多尔衮虽然扩充到二十多万兵力,但实际上超过一半属于炮灰。还有一万增援天津并加强沿海防御,因为黄蜚占据葛沽后,又分兵占领北塘,蚕沙口等地,其实杨丰给黄蜚的任务,就是堵住沿海这些港口。
就是蹭蹭战术。
但哪怕他是蹭蹭战术,多尔衮也得分兵防守啊。
万一他一不小心滑进去呢?
另外多尔衮又分出两万增援山海关,继续反攻宁海城。
这个他真没有别的选择,尤其是杨丰在让大玉儿姐姐牵羊后,整个北直隶喜迎王师的那些士绅们,全都已经开始后悔了。
这不光是他和大玉儿姐姐感情问题,还关系到士绅们对我大清的信心。
这种对我大清的花式羞辱,正在迅速摧毁清军的威慑力,让所有那些原本还有可能喜迎王师的,出于对前途的考虑开始选择抵抗,毕竟把未来绑在这样一个政权上明显有些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