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靖康时,金军依照诸王、皇孙、后妃名册,将留在府邸和藏匿在民间的皇室宗亲一一捕获,差不多一波带走了赵氏皇族。
为什么说是差不多呢?因为还剩条漏网之鱼——康王赵构。
赵构也是一个挺传奇的人,据说他曾主动前往金营当人质,但由于表现得过于英勇,他被金人怀疑不是赵家的皇子。金人表示这么有胆肯定不是你赵家的种,于是他们决定把赵构这个假货退了,要求用肃王赵枢换康王赵构。】
赵宋皇室们:……
不是,这金人怎么说话的,什么叫这么有胆肯定不是我赵家的种啊?
“外面的人都是这样看待我们大宋皇族的?”赵煦感觉自己被侮辱了。
【后来的事实证明金人看走眼了,赵构绝对是赵家最纯正的种。想当初宋太宗赵光义在高粱河一战成名,架着一辆驴车那是谁都追不上,还因此荣获“高梁河车神”、“驴车战神”等称号。作为赵光义的后代,赵构自然继承了这优秀的逃跑能力,面对一直在屁股后面追的金军,他从北方跑到南方,从陆地跑到海上,愣是没让金军逮到他。至于之后表现出来的只要能和谈,不管付出多少代价都可以的态度,更是完美继承了自宋真宗赵恒“澶渊之盟”以来的对外纳贡精神。】
赵构:……
赵光义:……
赵恒:……
果然,嘲讽虽然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
北宋·太祖时期
“宋、太、宗、赵、光、义,呵!”赵匡胤似笑非笑地看着自己的好弟弟,敢情那些个气死人的子孙全是赵光义的后代呀……
赵光义硬着头皮狡辩:“或许是官家日后传位于臣弟……”
“哦?是吗?”赵匡胤不置可否。
–
汉初
“咳咳……”正在喝茶的刘邦猝不及防被呛了个撕心裂肺,坐在他身边的萧何见状,连忙好心伸出手给他拍背顺气。
“乃公还以为宋朝只有那几个皇帝不行呢,没想到是从太宗开始就奇奇怪怪了。”刘邦扯了扯嘴角,神情变得越发古怪,“这是从根上就歪了呀!”
【额,说到这里阿藜不得不感慨一句,其实不止大明皇帝乐子多,大宋皇帝乐子也挺多的。
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之间的“烛影斧声”、“金匮之盟”之类的典故根本无须多说,反正“绝命毒师”赵光义身上的弑兄夺位嫌疑是没办法洗掉了。】
“烛影斧声,绝命毒师?”赵匡胤紧紧盯着赵光义。
要命了,后世人害我!
赵光义头顶直冒冷汗,一边连连摆手一边对赵匡胤说道:“官家,这是个误会,大概是后人以讹传讹……”
“朕明白,后世人也只说了是嫌疑,没说一定。”赵匡胤皮笑肉不笑,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结果不都一样,上位的是赵光义,后面的那些皇帝全是赵光义的子孙。
“来人!晋王病了,带他下去好好修养。”
【而接下来继位的宋真宗赵恒,那也是个挺重量级的人物,打赢了还搞出“澶渊之盟”,慷慨地给敌人送钱,这属实是一般人无法理解的脑回路。更令人无语的是,在后来有人指出“澶渊之盟”实为耻辱的城下盟后,赵恒为了粉饰太平决定去泰山封禅,还为此搞出了很多人为的“祥瑞”。最后他倒是如愿封禅了,只是吧,自从他去泰山封禅之后,后世就再也没有皇帝愿意去泰山搞封禅了,可谓是一己之力拉低了泰山的身价。】
已经去泰山封过禅的嬴政:……我能当自己没去过吗?
赵祯:……
赵顼:……
赵煦:……
知道祖宗被后世皇帝嫌弃,作为子孙的他们也很无助。
而被嫌弃的赵恒本人已经习惯了,索性躺平任嘲。左右这事都成定局了,他现在后悔也来不及,大不了他以后再也不干类似的蠢事了!
【客观来讲,“澶渊之盟”确实给北宋带来了一段和平的时光,但这远远无法抵消它带来的消极影响。它给后来的北宋君臣塑造了一种“只要花钱就能买和平”的消极观念,从此大家不再居安思危,朝廷忘战去兵、武备废弛,以至于大难临头了大部分人还想着花钱摆平,最终被不吃这一套的金人灭国。】
“看似得到了短暂的和平,实际内里潜藏着巨大的隐患。”李世民不免为宋朝感到悲哀,“赵宋这是自己把自己变成了温水里的青蛙呀。”
【说回赵构。靖康二年五月,赵构于应天府即位称帝,是为宋高宗,同时,改靖康二年为建炎元年,史称“南宋”。称帝后,赵构表面上重用李纲、宗泽等主战派,还声称“朕将亲督六师,以援京城及河北、河东诸路,与之决战”,但实际上他却听从黄潜善和汪伯彦之议,于七月十七日下诏“巡幸东南”。彼时在李纲反复劝阻下,赵构迟迟未能动身。但到了八月,以汪、黄为首的妥协派弹劾李纲“杜绝言路,独擅朝政”,李纲被迫罢相。
说实话,主播对李纲是真的怜爱了,钦宗跑他要抓钦宗,高宗跑他要抓高宗,以一己之力连抗两个作妖皇帝,这要换主播来铁定得精神衰弱。】
钦宗时期还没正式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