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动的同时不免连连叹气,别人能选择迁都北京以天子之身亲守国门,自己的大宋却连北京的边都摸不到,真是令人难受。
现在都不需要阿藜发言内涵了,赵匡胤自己就对大宋挺不满的。
【此外,朱棣还是明朝少有的具有海权意识的皇帝。我们学历史一定会学到两个重点,一个是汉朝张骞出使西域凿开丝绸之路,二是明朝郑和七下西洋,这两者都是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巨大的壮举。有人还开玩笑说,假如当初朱棣让郑和再走远一点,说不定第一个发现地球是圆的这个事实的就是我们中国了呢?
而且比较遗憾的是,郑和下西洋主要还是为了宣扬国威,并没有将重点落在国外那些高产的农作物以及珍贵矿产资源上,以致于错失了最佳的粮种引入时机。而在朱棣去世后,后世也就宣宗时期又筹备了一次下西洋,再往后就没人再去了。其实对于撞上气温急剧下降的小冰河期、导致天灾频繁的明朝来说,尽早向外寻求耐寒高产粮种或许真的会是一个极佳的自救方案,但很多人没这个意识,真的挺可惜。】
-
东汉
“地球,是圆的?”张衡被这句话砸得懵懵的,“是……浑天说?”
-
明·永乐时期
正在筹备下西洋事宜的郑和视线转到了光幕上,那上面不止有一张地图,还标注了各个地方都盛产什么作物,地图最底下还有一些农作物的简单介绍,包括产量和种植说明。
“快!每个人各记一处,记完咱再合到一起!”郑和连忙招呼人。他不知道什么是小冰河期,但他明白这些资料记录下来会有大用处。
“小冰河期,气温急剧下降?”冰,顾名思义,就是结冰。一般冬天河水结冰也只是表面有一层,后世人大概率不是这个意思。难道说,冰河是指天气已经冷到能让河水完全结成冰吗?朱棣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
-
明·宣德时期
“原来下西洋真的很重要……”朱瞻基更加坚定了派郑和再次下西洋的想法,既然外面有自救的希望,那就去找!
-
明·洪武时期
“小冰河期……”大家的脸色都凝重起来。
“等这期结束,咱会吩咐那些即将出海的大臣把重点放在找粮种上。”朱元璋说道。
-
明·正德时期
“怪不得大明天灾如此频繁,原来就是因为这个小冰河期吗?”朱厚照恍然大悟。
“听后世人的意思,这个小冰河期应该会一直持续到大明最后一天。”王守仁叹气,“陛下,我们确实得早做准备了。”
朱厚照也跟着叹气:“朕也想早做准备,可是……”没钱呐,真是愁人!
-
西汉·武帝时期
“粮种?”刘彻嚯地一下站起身,一边吩咐人记录一边念叨,“郑和下西洋,张骞出使西域。这个张骞一定就是子文,他真的没事,他未来会回来!”
【当然,即便不提宏观角度,只论个人成就朱棣也是极其厉害的,他是唯一一个五次亲征漠北,以皇帝之身达成“封狼居胥、勒石燕然”成就,以致“六师屡出,漠北尘清”的帝王。
永乐二十二年,这位名副其实的“马上皇帝”最终病逝于北征归途,大概也算是一种独属于他的浪漫吧。】
-
明·洪武时期
朱元璋感受不到什么浪漫,他只觉得内心有些难受。他的孩子,连生命的最后一刻都不能安稳,这让他怎么忍心?
在一众藩王诧异的目光中,朱元璋走到朱棣面前,伸出手重重地抱了朱棣一下,沉声道:“辛苦你了。”若不是手下无将可用,一个皇帝何必多次御驾亲征?他儿子这个皇帝当得并不轻松。
“不辛苦。”朱棣笑着说道。他如果决定要做某件事,那就必然不会觉得辛苦。
-
明·永乐时期
“爹,要不咱还是别亲征了吧?”朱高炽满脸忧虑地看着朱棣,虽然他对自家老爹不重视自己有点怨念,但这并不代表他会对朱棣的离世无动于衷。
“生死有命。”朱棣轻轻拍了拍儿子的肩,“况且朕不去话,还有谁能去呢?”
-
唐·太宗时期
“他居然还能御驾亲征!”李世民有些羡慕。
长孙皇后不紧不慢道:“他在北京,离敌人近。”
“也是。”李世民瞬间释怀,亲征还是得要天时地利人和的。
【划重点,这个时候朱棣还是太宗文皇帝,虽然后世不肖子孙把他抬成了祖,他的成绩也确实配得上称祖,但我猜他可能还是更喜欢太宗这个称呼,毕竟成祖多少有点明示造反内味哈?多少尊重一下人家永乐帝辛苦营造的“爸爸爱我”人设好吧!】
朱棣:你可以不用加最后一句话!还有,到底是哪个不肖子孙把朕搞成“祖”的?
朱厚熜重重地打了一个喷嚏。
“咱诈尸传位?”朱元璋笑容古怪。他不是不明白朱棣的用意,本身造反上位已经让朱棣在普世道义上落了下乘,为了保证地位的正统性和稳固性,朱棣必须采取一些应对措施。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