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的君臣。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咱们古代那些君臣组合吧,要么是臣背叛君,要么是君忌惮臣,结局好一点呢是君臣离心,不好呢就是“狡兔死,走狗烹”,能一直君臣相得的少之又少。
朱祁钰多宠信于谦呢?用《明史》的话来说就是:“帝知谦深,所论奏无不从者”,“用一人,必密访谦”。因为于谦有痰症病,朱祁钰时常派人轮流探望,听说于谦的衣服、用具过于简单,朱祁钰直接下诏令让宫中造了赐给于谦,赐的东西甚至连醋菜都有,简直就是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给包办了。除此之外,为了给于谦治病,朱祁钰还亲自到万岁山,砍竹取汁赐给于谦。这宠得呀,让景泰的其他大臣羡慕嫉妒恨,常言帝宠谦太过。
至于于谦呢,我们现在都知道他是个把社稷放在第一位,心怀天下苍生的民族英雄,这可能就会造成他的情感比较内敛,平时很难看出他对朱祁钰是个什么想法。不过有一件事,我们平时从中看到的普遍是于谦高尚清廉的美好品德,但阿藜我角度刁钻,我觉得那不仅象征着于谦高洁的品格,同时还比较明显地展现了于谦对朱祁钰这个君主的感情,这件事就是——抄家。于谦死后,朱祁镇命人去抄于谦的家,发现于谦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唯锁得严严实实,打开来看,只有朱祁钰赐给的蟒袍、剑器。我想,在于谦心中,应该也是珍惜敬爱他的君主的。
双向奔赴的君臣,不外如是。】
-
明·景泰时期
跟着光幕追忆了一遍景帝宠谦史后,大臣们表示又酸了一次。不过这次是酸着酸着就觉得不得劲了,陛下都不回来了,还酸给谁看呀?
于谦沉默不言,他觉得与其回忆这些,不如来点实际的,比如让陛下回来。
-
明·正统时期
于谦抬头看向朱祁钰,与此同时,朱祁钰也刚好回了头。
两人视线撞到了一起,朱祁钰没有过多表示,他只是微笑着对于谦点了点头,很快又转回去了。
于谦眸光闪了闪,对着朱祁钰后脑勺看了一会儿后也移开了视线。
发现他俩互动的人表示看不懂。
-
明·宣德时期
“于谦不错。”朱瞻基满眼赞赏,这种又能干又廉洁的臣子没人会不爱,“既然他和祁钰那么合拍,那朕把他留给祁钰如何?”
大臣们:您是在问我们?
虽然朱瞻基这话有立朱祁钰的意思,但他并没有明说,所以大臣们还是不太敢随便答话。
【救时君臣的故事很美好,但我们知道,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挽救了大明江山的功臣并未得到善终,夺门之变之后,朱祁镇为了自己复辟行为的正确性,将于谦逮捕入狱,诬陷于谦谋逆。天顺元年正月二十三日,于谦被押往崇文门外,在这座他曾拼死保卫的城池前,得到了他最后的结局——斩决。史载:阴霾四合,天下冤之!】
-
明·景泰时期
原来就是这样死的吗?于谦很平静,他这辈子已经把自己能做都做了,对自己的死并没有多少遗憾。
只是,他突然不知道大明该往什么地方走了。
-
明·正统时期
安静的大殿上,朱祁钰突然出声问道:“于谦,你后悔吗?”他没有回头看于谦,这话虽是问了,但他看上去也不像一定要个答案的样子。
“殿下,谦不后悔。”于谦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无论结局如何,他相信不管是现在的自己还是以后的自己,都不会后悔对大明的付出。
朱祁钰没再说话。
-
秦
“这朱祁镇是不是有什么毛病?”扶苏发出灵魂拷问。
嬴政:……
不要的人才可以给朕,朕很缺。
【于谦死后归葬于杭州西湖。西湖啊,是个好地方,上一个被君主冤杀的□□同样葬在这里。
南宋时,金人一句“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也”,尽忠报国的岳飞冤死狱中,留下一纸写着“天日昭昭”的供状。
如今,大臣一句“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力挽天倾的于谦被斩于崇文门前,留下“天下冤之”的血泪史。他曾言“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他确实做到了,哪怕他曾被强加污名,但天下人依旧知道,他是清清白白的。
我们常说“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岳飞和于谦,是我们民族气节和脊梁的象征,他们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多年之后的明末清初,写下“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的明朝将领张煌言殉节后亦归葬于此,西子湖畔再次迎来了一位民族英雄,我们将他们三人称为“西湖三杰”。
这大概便是应了那句“青山有幸埋忠骨”吧。】
-
南宋·高宗时期
“冤死狱中……原来真正的结局是这样的。”岳云有些哽咽,“因为爹你的冤屈都传到后世去了,所以景帝陛下到那个世界之后才会第一时间就想到你。”
“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最后才会祝我万事顺遂、百岁无忧。”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