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水浒混江龙,一统辽金宋 > 李俊兵力的梳理

李俊兵力的梳理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李俊手下有多少兵了?

在这里开单章梳理一下,以后不定期更新。

【第一阶段】草创。

(前20章左右)

1、太湖脱队时大概有三十名左右的梁山水军亲信

2、太湖四杰榆柳庄水匪,一百多人

3、太湖一霸丁黄纠集了五六百人,被童贯灭掉,逃散后被收编的有一百来人

这个阶段有了差不多200-300人,对应的章节差不多是前20章,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有些人手,有点小钱。

【第二阶段】正式成军

(20-40章左右)

1、镇江借兵,三千

2、高邮军,四千

3、广德军,四千

此阶段士兵来源都是朝廷现役地方军队,这也是为什么一定要写康王和十九公主、投效谭稹,以及康王和童贯勾结的原因——为李俊增加政治资本,做个军阀先。

要抢在靖康之变之前具备一定的实力,退可自保,进可北图。

自己招兵买马太慢了,而且更花钱,借朝廷之兵壮自己的实力又稳又快又省钱。

这个阶段规模达到一万一千人左右,而且开始进行整风、汇编、改造,将朝廷的军队变为真正的嫡系和私军。

到这个阶段,李俊才算真的在军事上有了自己的底子和一定的话语权。

此外,童猛李逵率领的海盗军,也从这一阶段开始发育了(收编海上的其他海盗,在海外招兵买马),因为他们独立于体系外,暂不统计。

【第三阶段】北伐扩军(第一次燕京之战)

(40-65章)

李俊北上带的嫡系,是挂着广德军旗帜的高邮军四千人(因为这时候广德军刚刚调到崇明轮训,还未练成)。

(一)北伐路上新收编:

1、呼延灼的御营马军一千人,干掉童贯后又收编他的一千人,共两千。

2、关胜的大名府兵两千五百人,干掉童贯后又收编他的一千人,共三千五。

北上初始兵力九千五百人,涿易之战后剩下八千人。

(二)收复涿易二州,收降常胜军:

常胜军最开始叫怨军,主要成分是辽国通知下生活在女真地区的汉人,规模变化很频繁(因为打仗频率很高),到李俊收复涿易前约两万八千人。

涿易之战后,去除战死、溃散和被耶律余睹带走的,收降一万四千人。郭药师和张万仙各领七千。

郭药师不听劝,冲动攻击燕京,与回离保和耶律大石巷战大败,七千人只回来三千。

所以,收降常胜军的最终结果是新增一万非嫡系。

防范措施是在郭张二将身边安插大量狼牙密探+乐和的政工介入。

(三)第一次燕京之战

包括速夺燕京(vs辽人),诈降后突袭阿骨打(vs金人)两战。

这两战有一定伤亡,但因为是巧战,伤亡未可控,且在燕云十六州补充了兵员,因此视为战前战后总兵力维持不变。

这阶段总兵力达到:南方留守嫡系七千+北上初始兵力减员至八千人+收降的非嫡系一万人,共达到两万五千人。

此外,童猛李逵的海盗军经过不断壮大,已达到三千人以上,并且还在增长。(左企弓看到了四五千人,是因为为了提高战斗力以及约束桀骜难驯的真海盗,崇明岛上的嫡系会定期冒充海盗轮训,左企弓看到的海盗军中一小半是崇明岛的嫡系正规军)

第三阶段对应章节是40-65、66章,以回军崇明为结束。

除了打造自己的班底,这阶段还在大宋内部发展了重要盟友种家军。

【第四阶段】联蒙联辽,扶助高丽

(66-99章)

相比直属军队,这阶段增强的是软实力,且不可量化,而且派上用处可能要等到第二卷末尾或第三卷后。

1、蒙古

这个时候的蒙古,合不勒刚刚称汗,兵力应该还不过万。

将其排第一位的原因是:论与金世仇,和后来频繁跳反,蒙古比辽和高丽都更频繁。

2、西辽

耶律大石建国称帝时,兵力差不多在两万左右。

3、高丽

高丽国祚更稳,论全国之力,至少是二十万兵以上,但此时他们的对金政策已向称臣,边境防守为主(还修了自己的长城)。历史上,直到灭国也没再对金人发动规模以上的攻击,所以排在三大盟友的最末。

正因为高丽对金政策转和,本书才用了一定篇幅写李俊进入开京帮金富轼勤王的剧情,是为了第三卷时能借助高丽之力。

这个阶段李俊自身硬实力的提升更在于质量而不是数量,比如内部的政治工作、思想建设、技术进步、军备等,数量是没有大的变化的。

唯一成建制是耽罗的三千禁军,这个以后是可以完全变为嫡系的,但是耽罗国小,需要的时间会久一些,暂时不纳入统计。

【第五阶段】第二次燕京之战

(100章-)

正文进入第二卷。

目前出场的原有兵力:

1、崇明岛嫡系通过海路在老龙头登陆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