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艺术的价值
美术馆,三人行。
这期的录制主题是《艺术的价值》,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个功利的时代,是工具理性取缔价值理性的时代,艺术对于很多人来说并非是一个必需品,而艺术是真的需要解决温饱之后才需要的吗?
而此刻吸引三人驻足的是一副仿印象派画家莫奈《日出》的画作,这幅画画的是法国勒阿佛尔港口日出的景象,但莫奈并没有固化景象轮廓,完全以视觉经验的感知为出发点,侧重表现光线氛围中变幻无穷的外观。
“小师弟,你看这幅画,画的真好,明明是日出,但却模糊不清,日出时往往是这样的,会有些模糊你判断的东西,但当你坚持下去,就能看到美好的日出了。”许清远给出自己的评价。
其实《日出》作为印象派的开山之作,更值得讨论的是这幅画的技法,但许清远说的却是这幅画名字的寓意。苏叶当然明白许清远的意思,这个不善言辞,有些社恐,喜欢剖析别人的中年人,其实很善良。他知道当下苏叶面临的境地,他在用自己的方式笨拙地安慰着苏叶。
但此刻摄像机开着,并不适合讨论,苏叶只能委婉地回应道,“师兄,我在英国做访问学者的时候很喜欢西方的油画,尤其是蒙娜丽莎,你猜猜是什么原因?”
“因为画家?你喜欢达芬奇,我知道他除了是一位画家,还是一位全才,擅长建筑数学天文几何物理解剖等等,他好像也是一位哲学家。”
“其实是因为西方油画的特点,在西方油画中人物总是很大,尤其是文艺复兴以后,宗教思想束缚的脱离。而在我国,你看山水画,画家通常都会把人物画的很小,藏匿于山水之间。但随着心境变化,我现在更喜欢山水画,不是不认同人定胜天,自由主义。而是我国的自然,天人合一更符合心境,在山水自然之间,世上有什么事是永恒的,又有什么事是大不了的?师兄,你说我说的对不对?”
许清远不由一笑,“没错,你说的有道理。”
马夕笑眯眯地看着这两人打哑谜,他也不拆穿,等两人聊完,他才引导起话题,“在城市当中画展,话剧演出很受年轻人的欢迎,你们会觉得当代年轻人对艺术很有需求吗?”
闻言,许清远马上开始了他的敏锐,“老马,你有没有注意,在你说这句话的时候,你在前面加了一个限定词城市。”
“我知道你的意思,你想说在三四线城市甚至农村,没有条件可以随时随地去画展,博物馆,这些人就没有艺术需求吗?难道你没有注意,我也限定了艺术的形式。”马夕挑挑眉毛,堵住了许清远的嘴,“我本来是想分开讨论的,不过放在一起也可以,音乐,电影,广播,这些都是艺术形式之一,得益于技术革命,只要存在网络,大部分人都是可以享受到的,你会觉得年轻人对艺术很有需求吗?”
许清远咧开嘴,对于马夕的防守,他开口道,“首先我们要将艺术作品简单的作个区别,我个人觉得可以分为娱乐类和经典类。其次要明白艺术作品存在的意义,应该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所以,马师兄,你不会只觉得当代年轻人才有精神需要,而中年人没有吧?”
马夕一时竟无言以对,许清远无疑是无赖说法,再次扩大了层面
“两位师兄,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无论是年轻人还是中年人都有精神需求。”苏叶出来打圆场。
闻言,许清远和马夕都笑了,两人就是习惯性拌嘴。
不过马夕也顺势向苏叶提问,“小师弟,回到刚才的问题,你会觉得年轻人对艺术作品会更有需求吗?”
“正如许师兄刚才说的,其实每个人都有精神需求,而这些需要从艺术作品中获取。而马师兄之所以还问出这个问题,想讨论的大概是经典类艺术作品,毕竟大众流行作品每个人都不会抗拒,而经典类艺术作品有一定的认知门槛,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才能接受并有所得。”
在两人点头中,苏叶继续开口,“我觉得当代年轻人很有这个精神需求,这是这个时代决定的。这是一个很糟糕的时代,每天所产生的信息可能是过去几十年才能产出的,每个人都在接受着信息洪流的冲击,在这个冲击过程中,需要一个很坚固的心理大坝去抵御这些信息,这信息中可能蕴含着豪车,游艇,豪宅,背叛,出轨等等。而人力是有时尽的,当面对这股信息洪流时,会迷茫,会不甘,会愤怒,而这个时候就需要从这些经典艺术作品中获取能量,铸造属于自己的堤坝。而这是那些大众流行艺术作品无法给予的。”
马夕点点头,“小师弟,你说的对。但更需要重视的是,很多人被这股信息洪流冲击,已经忘了自救,甚至自愿成为了洪流的一部分。”
其实马夕说的很委婉,在面对世俗的地位和财富时,很多人是甘愿贪嗔痴的。也许有人真的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这些,但更多人的是无法获得的,在电影《无双》里面有一句台词,说每五百万人中才能出一个天才,能够获得世俗成功的哪一个不是天才,但天才真的很少的。
旁边的许清远也附和道,“这个时代太功利,很多人心理不宁静,他们不会选择艺术作品,而是选择炒